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視同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樣以博愛的仁心,對待所有的人及禽獸。語出唐.韓愈〈原人〉。後用「一視同仁」指平等待人,不分親疏厚薄。
中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待人處事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禮記.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唾面自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別人吐口水在臉上時,不擦拭而讓它自己乾掉的故事。比喻逆來順受,寬容忍讓。#典出唐.劉餗《隋唐嘉話》卷下。
隱惡揚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藏他人的過失,宣揚他人的善行。語本《禮記.中庸》。[例]他為人厚道,待人處事總是隱惡揚善,深得眾人的敬佩。
虛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虛假不真實的。[例]只有褪下虛偽的面目,以誠心待人,才能獲得別人的信賴。
生命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係,因為人的生存是依靠他人而生存,不可能獨自存活,單一存在。所以生命教育是要培養學生對事情的洞察力與待人接物的智慧,激發學生對生命的熱情,並在別人需要上付出愛的關懷與行動,學習個人所作所為與別人和團體之間的關聯,尊重他人的生命,並且能夠與他人、社會和自然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進而能珍惜人類所共同生存的環境。所以,生命教育係指教導個體去了解、體會與實踐「愛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一種價值性活動。三、以知行合一為生命實踐的目標,為整合知情意行的教育生命教育以人為主體,從生活經驗出發,以培養現代人所需的基本能力為目標,不單以知識的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盡心誠意待人處事的美德。如:「盡忠職守」、「效忠」。《左傳.僖公九年》:「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指我以外的人、事、境界。[例]待人接物、物我兩忘
懲前毖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叔鮮、蔡叔度,都很為不滿。他們到處造謠,誣衊周公助理成王,目的是想伺機廢除成王,奪取王位。周公是個待人忠心誠實、豁達大度的人,聽了這些謠言后,為了不招惹是非,便離開京都,住到外地去避嫌。成王年小不懂事,還真的以為周公要搶權,便也不加挽留,讓他去了外地。管叔鮮和蔡叔度,見周公離開了成王,便暗中勾結殷紂王的兒子武庚,一起發動叛亂,企圖篡奪王位。周成王得到密告,急忙召集大臣商議,可誰也拿不出辦法來。成王急得在宮中團團轉,不知如何才好。這時,一個大臣見了,說:「這事,只有周公才有辦法處理!」成王聽了,眼前一亮:「是啊!應該快去...
得理不饒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所持的理由得到支持時,便盛氣凌人。如:「待人要敦厚,多些寬恕與包容,切莫得理不饒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