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0.20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憔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憂患、煩惱。《楚辭.劉向.九歎.怨思》:「身憔悴而考旦兮,日黃昏而長悲。」元.武漢臣《玉壺春》第四折:「強風情不曉事,呆廝!誰著你將錢去買憔悴。」
孤掌難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先秦集法家思想之大成的《韓非子》,在〈功名〉篇中提到:明君要立功成名必須建立領導的威勢以獲得天下大眾的擁護愛戴,其地位才能安定崇高,而人臣也才能把握所長盡所能為國盡忠。如果能如此,地位尊崇的國君就能掌控忠臣做事,國家必然長治久安,而且君臣的關係名實相符,如影隨形,彼此意願相通,各盡本分。所以說人君最大的憂患在於無人呼應,就好像用一個巴掌鼓掌,怎麼樣也發不出聲音。後來文中的「一手獨拍,雖疾無聲」,就演變成為「孤掌難鳴」這個成語,比喻人孤立無助,不能成事。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人如果不作長遠打算,預防可能發生的事態變化,很快的眼前就會有憂患的事情發生。《論語.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三國演義》第六一回:「權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子明之見甚遠。』」
無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憂患、顧慮。《書經.畢命》:「四方無虞,予一人以寧。」《三國演義》第二九回:「毒已入骨,須靜養百日,方可無虞。」
鑄成大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苦信書,世事仍臆度。不量力所負,輕出千鈞諾。當時一快意,事過有餘作。不知幾州鐵,鑄此一大錯。我生涉憂患,常恐長罪惡。靜觀殊可喜,腳淺猶容卻。而況錢夫子,萬初事不作。相逢更何言,無病亦無藥。另可參考: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一四》
望而卻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清.張英《文端集.卷四五.聰訓齋語》:「高位者,責備之地、忌嫉之門、怨尤之府、利害之關、憂患之窟、勞苦之藪、謗訕之的、攻擊之場。古之智人, 往往望而卻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憂愁、憂患。《詩經.王風.兔爰》:「我生之後,逢此百罹。」唐.柳宗元〈佩韋賦〉:「苟縱直而不羈兮,乃變罹而禍仍。」
後顧之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自後方、家裡或將來的憂患。《魏書.卷五三.李沖傳》:「朕以仁明忠雅,委以臺司之寄,使我出境無後顧之憂,一朝忽有此患,朕甚懷愴慨。」《宋史.卷四四○.文苑傳二.柳開傳》:「令彼有後顧之憂,乃可制其輕動。」也作「後顧之慮」、「後顧之患」、「後顧之虞」。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  染白一為黑,焚木盡成灰。念我室中人,逝去亦不回。  結髮二十載,賓敬如始來。提攜屬時屯,契闊憂患災。  柔素亮為表,禮章夙所該。仕公不及私,百事委令才。  一旦入閨門,四屋滿塵埃。斯人既已矣,觸物但傷摧。  單居移時節,泣涕撫嬰孩。知妄謂當遣,臨感要難裁。  夢想忽如睹,驚起複徘徊。此心良無已,繞屋生蒿萊。 往富平傷懷  晨起淩嚴霜,慟哭臨素帷。駕言百里途,惻愴複何為。  昨者仕公府,屬城常載馳。出門無所憂,返室亦熙熙。  今者掩筠扉,但聞童稚悲。丈夫須出入,顧爾內無依。  銜恨已酸骨,何況苦寒時。單車路蕭條,回...
出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淡泊名利,超脫塵俗。[例]他飽經憂患之餘,漸生出世之思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