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出類拔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宰我、子貢、有若都是孔子的弟子,在他們眼中,孔子是個偉大的聖人。宰我認為孔子的賢能遠超過堯舜。而子貢則認為沒有任何的人、事可以逃過孔子的細微觀察,孔子從先王所創作的制度中,就知道他們所推行的政事;聽聞先王所制定的禮樂,就可以知道他們所傳承的道德。有若認為孔子之於一般人類,就如麒麟對於一般走獸,鳳凰對於一般飛鳥,泰山對於低矮的小土堆,河海對於路上的流水,雖然都是同類,卻遠遠的超越他們而大有差別。換言之,孔子與一般的人民,雖也是同類,但在才學、德行各方面卻都遠遠的超出其同類,而特立挺拔於同群之中,自有人類以來,再也沒有比孔子更偉大的了。後來「出類拔萃」這句成語,就從《孟子.公孫丑上》中的「出於其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將,表示時間。《左傳.莊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並于正卿。」《管子.小匡》:「教訓不善,政事其不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催逼、逼迫。《詩經.邶風.北門》:「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遺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有意、存心。如:「明知故犯」、「故弄玄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我今故與林公來相看,望卿擺撥常物,應對玄言。」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他也故違了皇宣命,都是些吃倉廒的鼠耗,咂膿血的蒼蠅。」
義正辭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 yì zhèng釋義︰猶「義正辭嚴」。見「義正辭嚴」條。 01.元.黃溍〈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追文國謚武宣劉公神道碑〉:「公飛三書於交阯,為之開陳禍福,詞嚴義正,累數千言,交阯得書,惶懼請命,而聖許竟莫知所終。」 02.《野叟曝言.第六回》:「世兄侃侃而談,詞嚴義正,孩兒汗下通體!」 參考詞語︰正義嚴辭注音︰ㄓㄥˋ |ˋ |ㄢˊ ㄘˊ漢語拼音︰zhèng yì yán cí釋義︰表示正當義理的嚴厲措辭。見「義正辭嚴」條。 01.明.海瑞〈復徐繼齋尚寶少卿書〉:「今日歸曲直,責意雖不善,其所指則正義嚴辭,不可破也。」 參考詞語︰義正詞嚴注音︰|ˋ ㄓㄥˋ ㄘˊ |ㄢˊ漢語拼音︰yì...
言不由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明.李贄《焚書.童心說》:「童心既障,於是發而為言語,則言語不由衷;見而為政事,則政事無根柢;著而為文辭,則文辭不能達。」
兢兢業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經.皋陶謨》是記載,皋陶(ㄧㄠˊ)和帝舜、禹等謀議國事的重要文獻。典源這裡所節錄的是皋陶對以德治國這個理念的看法。除了使政事的運作合乎天道運行之外,皋陶認為,有封地的諸侯不能沉湎於逸樂貪欲之中,應該以戒慎恐懼、認真小心的態度,處理日益繁多的政務。後來「兢兢業業」被用來形容戒慎恐懼,認真負責的樣子。
從善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北史.卷三.魏高祖孝文帝本紀》:「聽覽政事,從善如流。哀矜百姓,恆思所以濟益。」
集思廣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軍師,他在教導屬下為官之道時說:「參與政事時,要結合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如果怕得罪別人而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見,工作就會有所損失。能夠反覆討論而得出合適的結論,這過程就像丟掉不好的東西而尋得寶物一樣。雖然人常常不能暢所欲言,但像徐元直就不會如此,而董和也是這樣,參與政事七年,只要有不完美的地方,必定親自給予意見,來回十次都不厭煩。如果你們能有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又有董和的勤勞,對國家盡心盡力,那我犯錯的機會也會少了許多。」後來,「集思廣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集結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
老馬識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襄公被弒,乃歸國即君位,任管仲為相,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為五霸之首。管仲亡後,怠忽政事,寵幸佞臣,霸業遂衰。在位四十二年,諡桓。(4) 孤竹:春秋時國名,在今河北省盧龍縣至熱河省朝陽縣一帶。(5) 反:通「返」,回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