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2.50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意孤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孤行一意注音︰ㄍㄨ ㄒ|ㄥˊ | |ˋ漢語拼音︰gū xíng yī yì釋義︰即「一意孤行」。見「一意孤行」條。 01.《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列傳.張湯》:「公卿相造請禹,禹終不報謝,務在絕知友賓客之請,孤立行一意而已。」(源) 02.清.錢謙益〈父中議大夫原任通政司右通政先贈資政大夫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加贈光祿大夫太子太保戶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當先朝革鼎之時,直群相沸羹之會,孤行一意,惟知砥節而首公;榰柱眾言,不屑市名而避怨。」 03.清.黃宗羲〈翰林院庶吉子一魏先生墓誌銘〉:「然子一孤行一意,不肯附會。」
驚濤駭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杜范〈軍器監丞輪對劄子〉:「天下大勢,如寄扁舟于驚濤駭浪之上,維不固,篙師不力,而安坐以幸其善濟,蓋亦難矣。」
人定勝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zào釋義︰敓,同「奪」。猶「人定勝天」。見「人定勝天」條。 01.宋.范成大〈鏵嘴〉詩:「至今舟利,楚粵徑萬里。人謀敓天造,史祿所經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乘船渡水。《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招招舟子,人涉卬否。」唐.韓愈〈閔已賦〉:「行舟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可以做、有才幹。《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荀子.勸學》:「假舟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船舶可停靠的天然港灣,常用做地名。如:「蘇澳」、「三都澳」、「南方澳」。《宋史.卷九六.河渠志六》:「鎮江府傍臨大江,無港澳以容舟,三年間覆溺五百餘艘。」
木已成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製舟船,利用大木頭,挖鑿其中而成。所以《易經.繫辭下》說:「刳木為舟,剡木為。」(刳,音ㄎㄨ,挖空;剡,音ㄧㄢˇ,削尖)就是這個意思。因為要挖木為船,所以在製作之初,如果後悔,這塊木頭仍可移作他用,假如木頭都挖空了,船都做完成了,才來後悔,那就來不及了。因此古人用「木已成舟」來表示事情發展已成定局,無法改變了。在《野叟曝言》第九回中,提到水夫人知道兒子文素臣私下在外納妾一事,非常生氣,本來要文素臣立即斷絕往來。但是經過媳婦田氏一番解說,分析利害後,水夫人不禁感到事情已成定局,所以才說:「據你說來,則木已成舟,實難挽回了!」這裡的「木已成舟」就是表示已成事實,難以改變了。俗話說:「生米煮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男女結婚。《詩經.衛風.竹竿》:「淇水浟浟,檜松舟。」漢.毛亨.傳:「舟相配得水而行,男女相配得禮而備。」
一衣帶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宋史.卷二五八.潘美列傳》:「時舟未具,美下令曰:『美受詔,提驍果數萬人,期於必勝,豈限此一衣帶水而不徑度乎?』」
不著邊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滸傳.第一九回》何濤便差著兩隻小舡,舡上各帶三個做公的,去前面探路去了。兩個時辰有餘,不見回報。何濤道:「這廝們好不了事!」再差五個做公的,又兩隻船去探路。這幾個做公的了兩隻船,又去了一個多時辰,並不見些回報。何濤道:「這幾個都是久慣做公的,四清六活1>的人,卻怎地也不曉事!如何不著一隻船轉來回報?」不想這些帶來的官兵,人人亦不知顛倒。天色又看看晚了。「在此不著邊際,怎生奈何!我須用2>自去走一遭。」揀一隻疾快小船,選了幾個老郎做公的,各拏了器械,槳起五六把樺,何濤坐在船頭上,望這個蘆葦港裡蕩將去。 〔注解〕 (1) 四清六活:精明能幹。見「四清六活」。 (2) 須用:必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