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健康信念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健康信念模式是一九五○年代由郝克保(Hochbaum)及羅森斯托克(Rosenstock)等社會心理學家,應用勒溫(K. Lewin)「場地論」(field theory)的概念,整合彼此的研究結果,所建構的一套適用於解釋民眾預防性健康行為的理論模式。一九七○年代柯特(Kircht)將它應用於人們對疾病症狀的反應;同時期,貝克爾(Becker)也用以解釋人們遵從醫囑的行為。綜合來說,這個模式三十年來曾廣泛的用以預測及解釋衛生相關的行為。
  健康信念模式的重要元素包括:
  1.自覺罹患性(perceived susceptibility):指個人對罹患疾病之可能性的主...
課程設計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設計模式(目標模式、歷程模式、情境模式)(Curriculum Design Model (Objective Model, Process Model, Situation Model)課程設計模式是課程設計實際運作狀況的縮...
價值導向的模式抉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社會學者帕森斯(T. Parsons)在他提出的社會行動論(A general theory of social action)中,認為社會體系(social system)中的角色行為,乃是透過五種配對形成的價值導向的抉擇而表現,他稱之為「價值導向的模式抉擇」,或簡稱之為「模式變項」(pattern variables)。一個人在開始行為表現之前,必須先對兩個極端不同的行動方向作一個價值的選擇,此五種「模式變項」為:
  1.情感性對情感中性(Affectivity v.s. Affective Neutrality):指行動者與別人接觸時,必須考慮究應付出多少情感成分,多...
目錄1 起源2 問題導向學習之內涵3 問題導向學習之理論基礎與學習模式4 問題導向學習教學設計 起源問題導向學習始於1950年代美國的Case Western大學及1960年代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學 (Barrows & Tamblyn, 1980),立基於發現學習 (discovery learning) 與個案研究 (case-study) 之根基上,為學習者開創了更適切的學習目標,並在1970到1980年間漸漸推廣到其他國家。且其應用的範圍很廣,舉凡商業、法律、教育、土木工程、倫理課程等,幾乎無所不包...
差距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差距模式指由普羅佛斯(M.M. Provus)所提倡之課程評鑑模式;旨在比較「標準」和「表現」,以便分析兩者之差距,做為課程方案改進的依據。
  差距模式界定教育方案的「標準」包括三種類型:(1)預期結果,指教育方案的目標;(2)先在因素,指實現目標所需的人員、媒體與設備;(3)過程,指為達成目標,師生需要從事的活動。
  差距模式的評鑑方式包括下列程序:(1)界定教育方案的標準,亦即評鑑人員詳細描述預期結果、先在因素與過程等教育方案的性質,是界定該方案的標準;(2)確定該教育方案各方面和有關標準之間是否有差距;(3)使用此差距資料,來改變表現或改變方案標準。
創造性解題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簡介創造性解題模式(Creative Problem Solving,CPS)模式,是使用一連串有順序性的步驟,並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利用擴散及聚斂式思考,不斷的產生各種解決方法,以便找出問題解決的最佳方式的歷程。 步驟及思考方式編號步驟定義擴散性思考聚斂性思考1感知問題(Sensing Problems)能警覺某些問題需要關注。周遭發生什麼情況?我關心什麼事情?哪些問題讓我感到不安或困擾?什麼事情是最緊急、應優先處理?發生在生活中,哪一些問題是刻不...
衛生教育診斷評價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衛生教育診斷評價架構由克魯特(Green Kreuter)及迪茲(Deeds)等人於一九八○年提出,對衛生教育計畫有著相當深遠的影響,許多衛生教育學者均曾應用這個架構的部分或全部進行研究,而且發現這個架構相當有用。
  PRECEDE是數個單字的第一個字母組成的,分別是Predisposing, Reinforcing, Enabling, Causes, Educational, Diagnosis及Evaluation。它是以流行病學、社會及行為科學、行政學及教育學為基礎的架構,由七個階段所組成。
  第一個階段為社會診斷,或稱為生活品質評估。在這個階段中,強調使用...
Weber思想的科層體制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Weber思想的科層體制模式目錄1 理論2 特徵3 科層體制的反功能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理論根據Weber所言,分工和專門化表示「以科層管理結構為目的之普通活動,此活動是以固定的方法被分配而成為正式責任」。因為組織大部份的任務都太複雜,而無法由單一個人完成,所以將職務分工,可促進效率。例如:學校的分工主要是以教學為目的;在分工部門之內,其次級專業則是根據層級(小學、中學)以及科目(數學、科學等)。 特徵在領導者權利的賦予資格上,主要有三種方式,傳統、魅力、法定,其中以法定權威最能代表科層體制的運作方式,也就是各層級之...
有效動力經營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效動力經營模式(The Effective Mometum Management)J. Kounin 以錄影的方式觀察八十個國小班級上課時師生互動的歷程,從中分析出高效能教師的班級經營技能特徵,稱為「有效動力經營模式」。採取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強調教師要能掌握全局、同時處理以及擁有順暢的教學活動。茲將有效動力經營
過程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設計的過程模式(Process Model)認為課程實施的結果是不能預測的,因為課程是經驗,教育就是發展。認為學生是主動學習者,教育就是要給予學生増能、賦權,發展即是要增加兒童自主的能力。故課程即在協助兒童發展自主行動、能夠選擇、決定、判斷、控制、負責的能力,要有能力對社會做批判。重點不在課程提供給學生什麼,而是在課程如何提供。課程設計不一定要事先陳述預期的學習結果,要從內容和活動設計開始,先規劃學習經驗。著重師生學習過程的經驗,而非固定的課程目標。故課程設計的過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