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0.26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差強人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卒謚忠。 (3) 繕檠弓戟:修理調整兵器。繕,音ㄕㄢˋ,修補。檠,音ㄑ|ㄥˊ,調整。戟,音ㄐ|ˇ,武器名,戈和矛的合體。 (4) 差:尚、還。 (5) 強:振奮。〔參考資料〕 《周書.卷二五.李賢列傳》(李)遠曰:「北豫遠在賊境,高歡又屯兵河陽,常理而論,實難救援。但兵務神速,事貴合機。……。」太祖喜曰:「李萬歲所言,差強人意。」另可參考:《後漢書.卷一八.吳蓋陳臧列傳.吳漢》
同仇敵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仇敵愾」係由「同仇」及「敵愾」二語組合而成。 「同仇」出自《詩經.秦風.無衣》,內容是說:即使沒有足夠的衣服,仍然可以共穿戰袍,整理武器,一起殺敵。描述了慷慨赴戰的志氣,反映戰士之間的友誼,從穿衣到殺敵,都願意患難與共。 「敵愾」則是出自《左傳.文公四年》,內容敘述甯武子婉轉批評了魯國僭用天子的歌樂。衛國的甯武子到魯國訪問,文公設宴款待,席間文公命樂工們演奏〈湛露〉和〈彤弓〉兩首詩歌。甯武子沒有辭謝,也沒有賦詩應和,按當時的外交禮節而言,是很失禮的。於是文公派管理禮賓事務的官員私下探問原因,甯武子說:「我以為那兩首詩歌是樂工為了練習而演奏的,因為它們是演奏於天子的宴會。以前諸侯在正月時,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器名。戈和矛的合體,兼有勾、啄、撞、刺四種功能。裝於木柄或竹柄上。出現於商、周,盛行於戰國、漢、晉各代。南北朝後漸被槍取代,轉而為儀仗、衛門的器物。《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孫子分為二隊,以王之寵姬二人各為隊長,皆令持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器名。古代一種類似劍的兵器。漢.劉熙《釋名.釋兵》:「鉤鑲,兩頭曰鉤,中央曰鑲,或推鑲,或鉤引,用之之宜也。」
退避三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角鑲嵌的弓。 (11) 右屬櫜鞬:右邊佩帶弓箭袋。屬,音ㄓㄨˇ,佩、繫。櫜鞬,音ㄍㄠ ㄐ|ㄢ,裝武器的袋子。 (12) 周旋:輾轉追逐。此指應戰。 ◎2《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公說,乃拘宛春於衛,且私許復曹、衛。曹、衛告絕於楚。子玉怒,從晉師。晉師退。軍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師老矣,何故退?」子犯曰:「師直為壯,曲為老,豈在久矣?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報也。背惠食言,以亢其讎,我曲楚直。其眾素飽,不可謂老。我退而楚還,我將何求?若其不還,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眾欲止,子玉不可。
厲兵秣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參考詞語︰礪戈秣馬注音︰ㄌ|ˋ ㄍㄜ ㄇㄛˋ ㄇㄚˇ漢語拼音︰lì gē mò mǎ釋義︰戈,武器。「礪戈秣馬」猶「厲兵秣馬」。見「厲兵秣馬」條。 01.《舊唐書.卷八四.劉仁軌列傳》:「雖妖孽充斥,而備預甚嚴,宜礪戈秣馬,擊其不意,彼既無備,何攻不克?」 參考詞語︰厲兵粟馬注音︰ㄌ|ˋ ㄅ|ㄥ ㄙㄨˋ ㄇㄚˇ漢語拼音︰lì bīng sù mǎ釋義︰粟,以粟餵馬。「厲兵粟馬」猶「厲兵秣馬」。見「厲兵秣馬」條。 01.《新唐書.卷一○八.劉仁軌列傳》:「雖孽豎跳梁,士力未完,宜厲兵粟馬,乘無備,擊不意,百下百全。」 參考詞語︰穀馬礪兵注音︰ㄍㄨˇ ㄇㄚˇ ㄌ|ˋ ㄅ|ㄥ漢語拼音︰g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武器名。一種發射鐵石彈丸或炮彈的重型兵器。火力強,射程遠,極具殺傷力和破壞力。如:「大炮」、「開炮」、「高射炮」、「迫擊炮」。
玉石俱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玉石俱焚目錄1 出處2 故事2.1 解釋3 詞義3.1 相似詞3.2 相反詞4 例句 出處尚書 胤證:「火炎昆岡,玉石俱焚。」 故事大火燃燒了昆岡山,美玉和石頭一同被燒毀。 解釋比喻不論好壞,都同歸於盡。 詞義 相似詞同歸於盡、玉石同沉、芝艾同焚 相反詞安然無恙、毫髮無傷 例句各國競相發展核子武器,一但發生戰爭,恐怕大家都難逃玉石俱焚的命運。
摧枯拉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摧枯拉朽」指將已枯朽之事物加以摧毀,是十分容易的事。此語見於班固的《漢書》。班固認為秦朝滅亡,是因為實行焚書坑儒、箝制思想、燒毀兵器等措施,又集權中央,沒有諸侯可以鞏固保衛疆土。於是在建國初期,記取秦朝教訓,分封韓信、彭越、英布等軍功卓越的人為異姓諸侯王,以鞏固政權,這也是漢朝在沒有領土和缺乏武器的情況下,短短五年之內能夠成就帝業的原因。正所謂,在堅硬的金石上雕刻很難,摧毀虛弱勢力極為容易,是受形勢所影響。後來「摧枯拉朽」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極容易做到,毫不費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武器名。即斧,亦可作為舞具。《詩經.大雅.公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禮記.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