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格格不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和「理」是永恆不變的,且放諸四海皆準,故不論時代古今、東西南北,道德標準都是人心所固有的。其於治學方法上,主張「發明本心」,認為只要悟得本心,不必多讀書,「學苟知本,六經皆我注腳」。陸九淵曾與朱熹會鵝湖論辯,意見多處不合。陸九淵的學說後來由明朝的王守仁繼承,成為陸王學派。在〈與徐子宜書〉中,陸九淵提到劉文潛在江西作官時,頗有政績,等他到了湖、廣作官,評價就大不如前。陸九淵曾聽兄長提起劉文潛,以為他必不是個庸碌之輩,後來才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他認為劉文潛在滿足自己的私慾上,無所不取,絲毫沒有畏懼;但是論到誠意正心等道德修養時,就顯得抵觸而不能相合,並以此自謂為光明公正。後來「格格不入」這句成...
扞格不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和「理」是永恆不變的,且放諸四海皆準,故不論時代古今、東西南北,道德標準都是人心所固有的。其於治學方法上,主張「發明本心」,認為只要悟得本心,不必多讀書,「學苟知本,六經皆我注腳」。陸九淵曾與朱熹會鵝湖論辯,意見多處不合。陸九淵的學說後來由明朝的王守仁繼承,成為陸王學派。在〈與徐子宜書〉中,陸九淵提到劉文潛在江西作官時,頗有政績,等他到了湖、廣作官,評價就大不如前。陸九淵曾聽兄長提起劉文潛,以為他必不是個庸碌之輩,後來才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他認為劉文潛在滿足自己的私慾上,無所不取,絲毫沒有畏懼;但是論到誠意正心等道德修養時,就顯得抵觸而不能相合,並以此自謂為光明公正。後來「格格不入」這句成...
分崩離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門後學記錄孔子應答弟子、時人以及弟子間的問答之語,而成《論語》一書,其中可見孔子思想的脈絡,以及他的治學方式。在〈季氏〉篇中記載,由於季氏要攻打顓臾,所以輔佐季氏的子路和冉求來請教孔子的意見。孔子回答:「一個國家如果財富平均,人民就不虞匱乏;如果上下和睦,人民就能安居樂業;國家之內沒有禍亂,就不會傾覆。如果他國的人民不服,那就以德行感化他們,使他們來歸。他們來歸之後,就要使他們安定。如今你們兩人輔佐季氏,不能德化他國的人民,邦國分裂瓦解,無法保全,反而要在國內動兵征伐。我怕季氏的憂患,不是遠在顓臾,而是近在朝中啊!」後來「分崩離析」這句成語從原文中摘出,就用來形容國家或集團的分裂瓦解。
適可而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熹(西元1130∼1200)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高宗紹興十八年進士,累官至寶文閣待制。他平日致力講學著述,曾重建修復白鹿洞書院,為講學之所。晚年築草堂於雲谷山,因此又號雲谷老人。光宗慶元二年,韓侂胄為相,朱熹遭彈劾去職,並被視為「偽學逆黨」,不久病死。卒諡文,後世尊稱為朱子或朱文公。朱熹治學以居敬窮理為主,集宋代理學的大成。著述豐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詩集傳》和《四書章句集注》,後者為元、明、清三朝科舉的標準本。在《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鄉黨》中敘述孔子的生活規律,有「不多食」這一項,朱熹作注:「適可而止,無貪心也。」意思指吃東西吃到適當的程度就該停止,不要貪心吃得過多。後來「適可而止」被...
疑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讓人懷疑或不能立刻明白的道理、意義。[例]張先生治學極為嚴謹,探討學理,必至毫無疑義,才肯告一段落。
因陋就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為「今文經」,而由秦前文字寫成的經書則稱為「古文經」。兩者的經書雖同,但內容實有出入,且兩派學者的治學研究態度更是大相逕庭,今文經學者偏重微言大義,被朝廷視為標準,由博士學官講授;古文經學者則偏重於名物訓詁,流傳於民間。因此兩派學說時見互相攻詰對立。劉歆是西漢末年的古文經學者,為劉向之子,他繼承父志,整理群書,編成《七略》,是我國目錄學的鼻祖。當時劉歆為了支持設立古文經的學官,撰〈移書讓太常博士〉,責備太常博士,認為他們不重視古文經的價值,只在今文經的斷簡殘篇中,做分析文句的瑣碎工作,態度馬虎,不求完備,這樣即使窮盡一生也無法對經書完全通曉。後來劉歆文中的「因陋就寡」演變為「因陋就簡」這句成...
人道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考資料註1:趙忠傑,《人道援助行動中軍事部門與非政府組織「夥伴關係」之研究》(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頁17。註2:江啟臣/著,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概論,2009年,頁169-170。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內閣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之選舉制度對政黨體系影響之研究─以日本、英國、德國為主>,2008。註2:彭懷恩(2001):《政治學概論》。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頁174-178。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內閣制英文關鍵字:the cabinet system
雙首長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簽署之法案必要時須經由相關部長之副署(4)不得兼任國會議員 參考書目註1:彭懷恩(2001):《政治學概論》,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頁195-198。註2:張台麟,《法國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八十四年,頁6-7。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雙首長制英文關鍵字:hybrid system
同歸於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獨孤及(西元725∼777),字至之,河南洛陽人,唐代散文家。獨孤及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以儒家典籍為治學方向,長於議論,強調立範誡世,不以詞藻華麗取勝。在〈祭吏部元郎中文〉中,獨孤及悼念猝逝的友人,舉了彭祖與殤子為例。相傳彭祖活了八百歲,殤子則是未成年而死之人,兩人活著的時間雖然差距甚大,最後卻都必須歸於死亡。因此在通達生命的智者看來,死亡不過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不需要為此感到嘆息。後來「同歸於盡」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一同毀滅或死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