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3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發現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現教學法(heuristic instruction or discovery instruction)目錄1 定義2 類別2.1 1. 遊戲方法2.2 2. 實驗法2.3 3. 看圖說話法2.4 4. 情境模擬法3 步驟(註1)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定義是教師能提供學生去發現的情境或結構,讓學生能從情境或結構中去直觀和分析思考發現新知的歷程。(註1) 類別以下介紹四種發...
|
表現目標導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現目標導向」是學習動機信念的一種,其意義是: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是為「表現」。重視個人能力在團體中的相對地位與自我價值感,透過教師的各種教學評量,凸顯與肯定個人的能力水準,而達成社會所期許與認可的目標。因此學習者傾向於挑可以成功而避免失敗的工作環境或工作挑戰,以維持自尊並贏得重要他人的讚許。亦即學習動力來自想獲得好成績,以證明自己的能力,並獲得他人的認可。因此其成就行為的特徵是:可以獲得好成績的情境積極參與。反之則逃避之,以避免傷害自尊,視自己能否勝任來選擇工作的難易度,而努力學習是一種獲得別人讚賞的手段。
狄衛克(Carol S. Dweck)認為不同的目標導向會涉及相關的... |
實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原本不存在的情況成為事實。如:「實現理想」、「實現諾言」。
|
展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展示顯現。如:「這套衣服正好展現她美好的身段。」
|
湧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泉水般大量出現。如:「靈感湧現」。
|
分層現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湖泊或水庫水因受氣溫影響,上、下層水溫不同影響水的密度,湖水會分成三層,表層水的密度較小,稱表水層(epilimnion)。往下密度漸大,中間層水溫驟變,稱為變溫層(thermocline)。底層密度最大,水溫變化較小,稱深水層(hypolimnion)。因水的密度在攝氏4度最大,所以寒帶與溫帶地區,湖水常成正、逆列兩種分層方式。正列分層,氣溫在4℃以上時,表水層溫度較水層溫度為高,此常在夏季出現;逆列分層,氣溫在攝氏4度以下時,表水層溫度較深水層為低,常發生在冬季。於春、秋二季,氣溫由冷變熱或由熱變冷,湖水密度產生變化發生翻攪(over turn)的情形。在亞熱帶的台灣春夏秋三季氣溫大都...
|
毛細現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液體和毛細管壁(物體)之間的附著力大於(小於)液體本身內聚力時,液體會在管內(或順著物體)上昇(下降)的現象,稱為「毛細現象」。如吸墨紙吸墨水,燈心把油吸上來,都是毛細現象。
|
顯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呈現、表現。如:「他顯現一臉的不悅。」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