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提迦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位於印度比哈爾邦伽耶縣,相傳釋迦牟尼在此提樹下悟道。西元前三世紀阿育王於該處立大塔以資紀念。現存五十二公尺高的大塔,乃中古世紀改建者。十九世紀經英國考古學家發現後,重新成為佛教朝山的重點,今已有泰國、緬甸、斯里蘭卡、西藏、不丹、尼泊爾、中國、日本等地佛教徒蓋多所寺院於此。也稱為「提道場」、「佛陀伽耶」。
提正道薩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宗喀巴撰。系統的闡述佛教戒律及戒律精神,是西藏佛教格魯派的重要律典之一。
薩過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自身難保。意謂自己也會遭到災殃,無力幫助他人。如:「唉!我也是土薩過江──自身難保,實在是沒有多餘的財力幫助你。」也作「泥薩過江」。
四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乘佛教稱文殊師利、普賢、觀世音、地藏王為四大薩。文殊師利代表大智;普賢代表大行;觀世音代表大悲;地藏王代表大願。
提流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本名達磨流支,南天竺人。十二歲從外道出家,六十歲始歸依佛教。唐高宗時遣使迎請,武后時到達洛陽,於佛授記寺從事譯經,中宗時於長安宗福寺譯編《大寶積經》。前後共出五十三部經典。
大勢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者。祂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使人得到無上力量、威勢自在。《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雖然不是個大勢至薩,搭在籃裡便是菜,捉在籃裡便是蟹,賺他錢把銀子買蔥菜,也是好的。」
提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田麻科「提樹」即「大葉椴」或「圓果杜英」之種核,用製念珠。也稱為「提子」。
薩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學大乘薩應受持的戒律。但有關薩戒的內容,諸經律論的說法,互有差別。流傳中國的是梵網和地持瑜伽兩種,其中以梵網為主流,中國比丘除受比丘戒外,一般也受薩戒。也稱為「大乘薩戒」、「大乘戒」。
提道燈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阿底峽撰。闡述佛教修習次第,依上士、中士、下士之三士道循序漸進,著重在發提心、持戒、修觀,並強調顯教的修持,是修行密續的基礎。後有仲敦巴等人專弘其說,形成西藏佛教噶當派的特色,對西藏佛教有廣大影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為梵語Subhūti的音譯。意譯作善現、善見等。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古印度拘薩羅國舍衛城人。以善了佛陀所說的空理著稱,是般若經中主要發問者,稱為「解空第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