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40.64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執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固執而不順從。《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因他性子執拗,主意一定,佛薩也勸他不轉,人皆呼為『拗相公』。」《文明小史》第九回:「當下眾紳士見本府如此執拗,就想置之不理,聽其自然。」
小家碧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清.吳綺〈薩蠻.招邀女伴東鄰近〉詞:「招邀女伴東鄰近,小家碧玉初攏鬢。作美各潛藏,銀床花影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參見「薩」條。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盡自己能力去做,但成功與否就取決於天命了。《三國演義》第一○三回:「不期天降大雨,火不能著,哨馬報說司馬懿父子俱逃去了。孔明歎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紅樓夢》第六回:「這倒不然,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咱們謀到了,靠薩的保佑,有些機會,也未可知。」
想入非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阿難,是十八天獨行無交,未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復次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歧路,若於捨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薩乘,如是一類,名為迴心大阿羅漢。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迥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識性1>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 〔注解〕 (1) 識性:佛教中指起認知作用的本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宗教上約束禁止某些行為的規條,或泛指禁止做的事。如:「十戒」、「破戒」、「戒律」。《西遊記》第八回:「薩方與他摩頂受戒。」
一箭雙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五燈會元.卷一八.慧海儀禪師》:「須提聞佛說法,深解義趣,涕淚悲泣。且道笑者是,哭者是?不見道,萬派橫流總向東,超然八面自玲瓏。萬人膽破沙場上,一箭雙鵰落碧空。」
一塵不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時,一代高僧禪宗五祖弘忍大師有七百多名弟子,他想從中選擇一位來繼承衣缽,便要他們每人做一首偈,看看誰的修行最好。當時大家都公推最傑出的神秀,而神秀也毫不退讓地站出來,在牆壁上寫下:「身是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遣有塵埃。」這四句的意思是說,身如樹,心如鏡,隨時勤於擦拭,必能常保潔淨,不沾灰塵。神秀的意思是要人在修行時,能夠斷絕俗欲,保持心靈純潔。弘忍大師看了這首偈後,大為讚賞,說以後修道之人若能遵守這四句話,便能修成正果,還要其他弟子們誦念。當時,弘忍的另一位弟子慧能聽到同學誦念這首偈,便說:「這首偈意境是很美,但並沒有真正參悟空性。」同學便譏笑他什麼都不懂,還敢亂發評語。慧能便...
心灰意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想那西天路無窮無盡,幾時到得了!」沙僧吃驚道:「師兄,你都說的是那裡話。我們因為前生有罪,蒙觀音薩勸化,皈依佛門,保護唐僧上西方取經,將功折罪。千辛萬苦到此,今天半途而廢,豈不是違了薩的好意,壞了自己的德行,惹人恥笑!」行者說:「兄弟說的也是,我火眼金睛,奈何師父不聽我的,故我有些意懶心灰,說各人散了。八戒,你說說看?」八戒說:「我剛才失口亂說了幾句,其實也不該散。」行者喜道:「兄弟們,還要來結同心,收拾行李馬匹,上山找那妖怪,搭救師父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兩層以上的房屋。如:「樓房」、「高樓大廈」。唐.韋莊〈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詞:「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宋.林升〈題臨安邸〉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