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1.92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明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忽隱忽現的閃動著。唐.溫庭筠〈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詞:「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宋.張元幹〈石州慢.雨急雲飛〉詞:「誰家疏柳低迷,幾點流螢明滅。」
麻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醫學上稱知覺完全喪失,分為全身麻木、局部麻木及部位麻木三種。《西遊記》第四○回:「沙僧聞言,打了一個失驚,渾身麻木道:『師兄,你都說的是那裡話,我等因生前有罪,感蒙觀世音薩勸化,與我們摩頂受戒,改換法名,皈依佛果。』」《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昨晚跌了一交,半身麻木,口眼有些歪斜。」
承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供認、招認。《京本通俗小說.薩蠻》:「為前生欠他債負,若不當時承認,又恐他人受苦。」《紅樓夢》第六一回:「我只說是我悄悄的偷的,嚇你們頑,如今鬧出事來,我原該承認。」
包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布包紮的行李。《西遊記》第八回:「薩遂將錦襴袈裟,作一個包裹,令他背了。」《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文若虛只不做聲,一手提了包裹,往岸上就走。」
靈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靈驗有感應。《西遊記》第六回:「話表南海普陀落伽山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薩,自王母娘娘請赴蟠桃大會,與大徒弟惠岸行者,同登寶閣瑤池。」《初刻拍案驚奇》卷六:「弟子有恨在心,望薩靈感報應則個。」
念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中的想法、打算。《京本通俗小說.薩蠻》:「小僧果與新荷有奸,一時念頭差了,供招是實。」《水滸傳》第二一回:「那婆娘見宋江搶刀在手,叫『黑三郎殺人也!』只這一聲,提起宋江這個念頭來。」
證嚴法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鎮。十五歲時,母親罹患急性胃穿孔,需要開刀。在當時,開刀風險很大,心急的她為母親祝禱、虔念「觀世音薩」名號,並發願「願從此茹素、減少自己十二年的壽命,為母親增壽祈福」。後母親竟也真的服藥而癒,她也因此開始茹素還願。1958年7月25日(農曆6月9日),正值壯年的父親突然因病去世,從發病到往生僅僅不到二十四小時。這帶給證嚴法師莫大的衝擊──究竟生從何來,死往何去?這件事也開啟她探索生命的契機,常到慈雲寺向修道法師探究佛法。在那段時間裡,證嚴法師體悟到「女人不單單只是為一個家庭付出,女人應該也可以和男人一樣,承擔起社會責...
天女散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著名的佛經故事之一。敘述當維摩詰和諸薩弟子議論佛法時,天女出現以花散在眾人身上,於心無所住的薩,花朵自然墜落,而心有所執著的弟子反而拂之不去。唐.宋之問〈為太平公主五郎病愈設齋歎佛文〉:「龍王獻水,噴車之埃塵;天女散花,綴山林之草樹。」
2.戲曲劇目。敘述釋迦因維摩居士有病,命文殊師利率諸薩弟子前往問疾,又命天女往散花,以驗結習的經過。也稱為「天女宮」。
五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梵語pañca-skandha的意譯。蘊為堆、積聚的意思。佛教稱構成人或其他眾生的五堆成分為「五蘊」。分別為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其中除色蘊之外,其餘皆屬精神層面。色指組成身體的物質,受指感覺,想指意象、概念,行指意志,識指認識分別作用。由於每一種蘊,都是由許多分子積聚而成,故稱為「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自在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也譯作「五陰」。
聖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神佛。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數了羅漢,參了薩,拜了聖賢。」《初刻拍案驚奇》卷七:「壇中有一重薩,外有一重金甲神人,又外有一重金剛圍著,聖賢比肩,環繞甚嚴。」也作「賢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