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觀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西方三聖之一,是慈悲的象徵。參見「觀世音薩」條。
地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薩。四大薩之一。根據《地藏薩本願經》的說法,他原是婆羅門子,曾祈求釋迦牟尼幫他邪惡的母親脫離地獄。後誓度盡地獄中一切眾生。他被認為是薩大願的代表。雖然《地藏薩本願經》可能是中國人撰寫的,但不會因此影響中國佛教徒對他的信仰。傳說他曾化身投生新羅國王族,姓金名喬覺,出家來華,入九華山,居數十年圓寂,肉身不壞,因此九華山被認為是地藏薩的道場。地藏薩的像多作比丘相,有光環,兩眉間蓄髮一簇,手持法杖。也作「地藏」、「地藏王」、「地藏王薩」。
提黑脂病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橢圓
地藏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四大薩之一。參見「地藏薩」條。
提達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梵語Bodhidharma的音譯。中國禪宗初祖。南印度人種姓不詳,出家後傾心於大乘佛法。來華時間有三說:一說南朝宋末;一說梁武帝普通元年;另說大通元年,到達廣州,後至北魏,所到之處,以禪法教人。遊嵩山少林寺,在那兒獨自修習禪定,時人稱為「壁觀婆羅門」。以二入四行為修行的方法。達摩的事蹟,隨著禪宗的發展,漸趨神異,並成為中國畫家所愛的畫題。在通俗俠義小說中,提達摩也成了少林武功的創始者。
三藐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為梵語samyaksaṃbodhi的音譯。意譯為正等正覺。佛教謂最究竟的覺悟。《妙法蓮華經》卷二:「若我等待說所因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脫。」也作「正等提」、「三耶三提」。
提道次第廣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宗喀巴撰,二十四卷。主要闡明三乘漸次修行的法門,分為下、中、上三士道,將佛教理論結合止觀修行。為西藏格魯派的根本典籍。另有簡本《提道次第略論》。廣論和略論都有漢文譯本,前者由法尊法師翻,後者則法勇法師譯。
薩落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自身難保。泥塑的薩一落入水中即溶化了,如何能保佑別人。比喻自顧不暇,更談不上去幫助別人。《警世通言.卷四○.旌陽宮鐵樹鎮妖》:「我想江西不沉卻好,若沉了時節,正是泥薩落水──自身難保。」也作「泥薩過江」。
薩蠻隊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舞隊名。唐代女子隊舞。又稱「四方薩蠻隊」。是在西南少數民族樂舞基礎上改編創作。具有佛教色彩的大型女子群舞。《杜陽雜編》載,宣宗朝大中初年(西元847∼851)女蠻國入貢,獻其國樂珍寶,「其國人危髻金冠,瓔珞被體,故謂薩蠻,當時倡優遂制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懿宗朝李可及用此曲編制成舞蹈,懿宗令在剛落成的安國寺表演,並常於佛誕日在宮中「結彩為寺」表演此舞。數百人的龐大舞隊出場,婀娜多姿,儀態萬千的舞者,如佛降臨人間,似仙女下凡,蔚為豪華壯觀。關於此舞本源,史家說法不一,一說來自緬甸,一說來自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古時之女蠻國與驃國(今緬甸)相鄰,即今雲南省的一些地區。中國古代多稱本國南方...
提流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天竺的高僧。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來洛陽,居大寧寺。與勒那摩提、佛陀扇多共譯世親的《十地經論》,被尊為地論師相州北派之祖。此外尚譯有《佛名經》、《入楞伽經》、《寶性論》等凡三十餘部。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