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穿鑿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穿鑿附會」係由「穿鑿」及「附會」二語組合而成。 「穿鑿」一語見於《漢書.卷七二.王貢兩龔鮑傳.王吉》。王吉,字子陽,西漢時琅琊人,他不畏權勢,剛直不阿,忠君敢言。宣帝時王吉被任命為博士、諫大夫,他認為朝中所以綱紀混亂,缺少章法,是因為那些庸俗無卓見的官吏,治理人民沒有根據,任意穿鑿,各取所需,因此禮義敗壞,難以修復。 「附會」一語則見於《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列傳》。袁盎,字絲,西漢楚人。文帝時為郎中,以建言有名。在〈袁盎鼂錯列傳〉文末,太史公說:袁盎雖然不好學,可是他善於將古事融合時事,發表議論,並以仁愛之心為本體,常常徵引大義,慷慨激昂。 「附會」在此並無貶義,之後則指牽強湊合,遂有貶...
絡繹不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絡繹不絕」或作「駱驛不絕」、「絡驛不絕」,連續不斷的意思。在《後漢書.卷三一.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郭伋》中提到一段故事:郭伋是西漢末到東漢初期的人,東漢光武帝中興後,他被任命為漁陽太守。漁陽一地經過西漢末期的變動,盜賊充斥。郭伋上任後,信賞必罰,懲奸除惡,盜賊便從此消散,地方逐漸歸於平靜。後來匈奴又不斷地擾亂漁陽邊境,郭伋整軍待戰,以致於匈奴不敢來犯,使人民得以安居樂業。由於他在此地的政績極佳,潁川地區出現盜賊時,光武帝又將他派去做太守。郭伋到了潁川,招降山賊數百人,不將他們治罪,讓他們回鄉務農。所以除了潁川地區的盜賊外,其他地區的盜賊聽說郭伋的德政,都紛紛前來歸降。《後漢書》此處原文...
夜郎自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妄自尊大,自高自大,崖岸自高反義:妄自菲薄,自輕自賤,虛懷若谷辨似: 郎,音ㄌㄤˊ,夜郎,西漢西南邊境小國名。「郎」不可寫作「朗」。 「夜郎自大」及「妄自尊大」都有驕傲自大的意思。 「夜郎自大」指因見識狹隘而自以為大;「妄自尊大」則指胡亂地自尊自大。 夜郎自大 妄自尊大 辨似例句 ○ ○ 外頭高手多的是,你只是校冠軍,出賽時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ㄨ ○ 我看他是瘋了,才會~地以救世主自居!
顛沛流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挫折的環境中,都會守住仁德,不會做出違背仁德的事情。 「流離」則是出自《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先是貶低外族,開啟戰端;之後又一味仿古,更改既有的制度法令,末年又遇到乾旱穀物歉收,一時間天下動亂,百姓生活陷入困境。王莽認為田地會沒水灌溉,作物遇上霜害和蝗災,導致連年災荒,加上外族侵犯,盜賊群起,使得百姓流亡離散,都是因為他正遭到厄運。沒多久之後,新朝就滅亡了。 「流離」的典源又見《漢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蒯通》、《漢書.卷八三.薛宣朱博傳.薛宣》。〈蒯通傳〉內容則是表述謀士蒯(ㄎㄨㄞˇ)通為齊王韓信分析天下局勢,說到劉邦和項羽相爭多年,造成人民慘死,流亡離...
驚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壯卦、此時節氣恰好為驚蟄與春分。而此兩節氣,律呂所發之聲也正為夾鐘之音。 性質「驚蟄」屬於正節氣,西漢<<淮南子.天文訓>>始有二十四節氣完整的記載,制立春為陰曆正月節(節氣),雨水為正月中(中氣),以此類推。但後人皆統稱此十二節氣加上十二中氣為二十四節氣,並且沿用至今。另外,二十四節氣歷經各朝,在漢朝鐘於制定完成,又可分為四大類:1. 第一類依照四季季節的轉則為準,如四時八節2. 第二類反映氣溫冷熱狀況,如小暑、大寒…等3. 第三類表現自然生物因氣候變化而呈現的生息情況,如驚蟄、小滿…等4. ...
孤陋寡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為十三經之一,大概是孔子弟子及其後學所記。本為許多關於「禮」的單篇文章,西漢戴聖從中選取四十九篇編訂成書,世稱「小戴禮記」,成為現今通行的版本。其中的〈學記〉篇,論述了學習的方法,以及教學為師的道理,與〈大學〉篇所講述的內容,可說是互為表裡,自古以來甚為學者所推重,直至今日,書中的道理仍然深具價值。這段文字,說明了古代大學中進行教育的正確方法,應該在一切的問題與邪念萌發之前,就用禮節加以禁止約束,這樣就叫做預防。而利用學生接受教育的時機,給予教導,就是合於時宜。不超越學生的程度而循序漸進的施行教育,就叫做合乎順序。讓學生互相觀察而學習彼此的長處,就是觀摩、切磋。這四種方式,就是促使教育...
不脛而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1.1 釋義2 譯文3 相似相反詞3.1 相似3.2 相反4 例句 出處 西漢.韓嬰《韓詩外傳.卷六》「主君亦不好士耳!夫珠出於江海,玉出於崑山,無足而至者,猶主君之好也。士有足而不至者,蓋主君無好士之意耳,無患乎無士也。」東漢.孔融《與曹操論盛孝章書》「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 釋義 脛,小腿。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以快速傳播。 譯文 據《韓詩外傳.卷六》記載,春秋時,有一天晉國的國君晉平公搭船遊樂,在玩得開心之餘感嘆說:「要如何能招得賢士,與他們共度這良辰美景呢!」這時,划船的船...
瞠目結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區的行政長官,職權與俸祿與郡守相當。後亦借指京師地區的行政長官。 (2) 王章:?∼西元前24,西漢人,字仲卿。以文學為官,稍遷至諫大夫,敢直言,後遷司隸校尉,官至京兆尹,被帝舅王鳳所陷,下獄死。 (3) 外戚:帝王的母黨和妻黨。 (4) 顓命:指不奉上命而自由行事。顓,音ㄓㄨㄢ,專、擅,通「專」。 (5) 繼嗣:繼承之人。嗣,音ㄙˋ,繼續、承繼。 (6) 女宮作亂:因犯罪或被牽連而沒入宮中為奴的女子。指趙飛燕姊妹。
殫精竭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統治者應以天下之心為心,以百姓之欲為欲。而為表明冒死獻言之心,文章起始處先提了漢代朱雲的事跡。朱雲為西漢人,成帝時上書求見皇帝,當著眾臣之前,斥責以帝師升任丞相的張禹為佞臣。成帝大怒,命人將朱雲拖出去,但他死命地攀著殿裡的欄杆,即使欄杆折毀,仍大聲地說出諫言。事過之後,有人要更換折斷的欄杆,成帝命人將其保留,用以表彰這位忠貞剛直的臣子。白居易藉此事讚美皇上有納諫之心,更明言臣子有直諫之務,故云:「賤臣得不有犯無隱,以副陛下納諫之旨乎?殫思極慮,以盡微臣獻言之道乎?」意指皇上既有納諫的心,為人臣者當然一定要竭盡心力地提供建言,不可有所隱瞞。後來「殫精竭慮」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竭盡精力...
推心置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東觀漢記.卷一.光武帝紀》載,西漢末年,王莽篡漢,改國號為「新」,推行改革政策,卻因法令煩苛,弄得民不聊生,四方分裂。此時劉秀兄弟也以恢復漢室為號召,擁立劉玄為更始皇帝,加入反王莽政權的陣容。劉秀待人誠懇,擅於用兵,軍民悅服。邯鄲一役,劉秀大敗莽軍,被劉玄封為蕭王。後來劉秀又北上擊敗強大的銅馬軍以及其他的割據勢力,戰敗軍隊紛紛投降。劉秀收編降卒,原先的首領也都分派官職。但是這些首領們仍然心存疑慮,深怕劉秀終會對他們不利。劉秀看出他們的心態,就下令讓他們仍然回去帶領自己的部隊,自己只帶著極少的隨從前去巡察。降將們看到劉秀對他們毫無戒心,十分信賴,便說:「蕭王把他的赤誠之心都推移到人家的肚子裡...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