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3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枵腹從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枵腹從公」這個成語的意思是餓著肚子辦理公務。形容不顧己身,勤於公事。《活地獄》的作者是晚清著名的責小說家李伯元,全書共四十三回,描寫封建衙門內的黑暗面。他在〈楔子〉裡即說天下沒有好衙門。朝廷立衙門的本意是替百姓判斷曲直,調處是非。本來做官有做官的俸銀,書差有書差的工食,但是到了後來,做官的俸銀,還不夠給上司節敬,書差的工食,也入了長官的私囊,所以要想他們傾出所有家產以解救國難,餓著肚子辦理公務,恐怕走遍天涯,如此好人也找不出一個。「枵腹從公」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形容不顧己身,勤於公事。
矯枉過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三國志.卷一九.魏書.任城陳蕭王傳.陳思王植》引三國魏.明帝〈詔報東阿王植〉:「夫明貴賤,崇親親,禮賢良,順少長,國之綱紀,本無禁固諸國通問之詔也。矯枉過正,下吏懼,以至於此耳。已敕有司,如王所訴。」
車水馬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觀漢記.卷六.外戚列傳.明德馬皇后》時上1>欲封2>諸舅,外間白3>太后4>。太后曰:「吾自念親屬,皆無柱石之功5>。俗語曰:『時無赭,澆黃土6>。』」因詔曰:「吾萬乘之主7>,身衣8>大練縑裙9>,食不求所甘,左右旁人,皆無薰香之飾。前過濯龍門10>,見外家問起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亦不怒11>,但絕歲用,冀12>以默止讙13>耳。」 〔注解〕 (1) 上:皇上,此指東漢章帝。 (2) 封:封官,古代帝王以土地、爵位、名號授給王族或有功的人。 (3) 白:動詞,告訴。此指上書。 (4) 太后:指明德馬皇后,漢明帝時封后。 (5) 柱石之功:指對國家有重大的功勞。 (6)...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平息。唐.李嶠〈為水潦災異陳情表〉:「以寧眾口之囂謗,以答三靈之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責。《左傳.僖公五年》:「夷吾訴之,公使讓之。」晉.杜預.注:「讓,讓之。」《文選.司馬相如.喻巴蜀檄》:「讓三老孝弟以不教誨之過。」
赴湯蹈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01.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三齣》:「寧南兵變,料無人能將檄傳;探湯蹈火咱情願,也只為文士遭。」
口誅筆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言語和文字來揭發、責他人的罪狀。明.汪廷訥《三祝記》第一四齣:「他捐廉棄恥,向權門把富貴貪求,全不知口誅筆伐是詩人句,隴上墦間識者羞。」也作「筆誅口伐」、「口伐舌擊」。
醉生夢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醉生夢死」是用來形容人的生活目的不夠明確,恍恍惚惚,好像是喝醉或在睡夢中。宋代大儒程頤在〈明道先生行狀〉一文中,責當今學者說:「雖才高明智,膠於見聞,醉生夢死,不自覺也。」而這一切,乃源自於「道之不明」。正道無法彰明,則「邪誕妖異之說」橫行,迷惑人心,掩蔽良能,即使是聰明之士,亦因受異端邪說的蒙蔽,以致於心智無法清明。「醉生夢死」就用來比喻人糊裡糊塗地活著。另一位宋代大儒朱熹亦曾說過:「『百姓日用而不知』,便是不知所謂發生,亦不知所謂收斂,醉生夢死而已。」(見《朱子語類.卷一一六.朱子.訓門人四》)朱子認為一般人這樣一日過一日,懵懵懂懂,對一切事物的發生都不知其所以然,此即所謂「醉生夢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遭受、遭到。如:「獲罪」。《紅樓夢》第九三回:「弟因菲材獲,自分萬死難償,幸邀寬宥,待罪邊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責備、責。如:「口誅筆伐」。《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