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8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充飢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畫充飢」。見「畫充飢」條。01.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三折:「到三更四更,便似止渴思梅,充飢畫。」02.明.孟稱舜《桃源三訪》第四折:「兀記他去年此日花前笑語明,今都做充飢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北方人的傳統麵食。以燙麵製,很薄。兩張相疊,烙熟後可揭開,用來捲菜、肉餚。《周書.卷一八.列傳.王羆》:「嘗有臺使,羆為其設食,使乃裂其薄緣。」《儒林外史》第一四回:「恰好一個鄉裡人捧著許多盪麵薄來賣。」
蔥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加添蔥花所製的麵,油煎後食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麵皮擀薄烙熟後,捲包五花肉絲、豆芽、香菜、紅蘿蔔絲及筍絲等製成的。為臘月十六日的應節食品。也稱為「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麵粉與水調成稠糊狀,在平底鍋中攤成薄,煎而食之,稱為「煎」。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正月》:「正月七日為人日,……北人此日食煎,於庭中作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類食物。
2.用柴鍋烙成,扁圓形,主要成分為玉米麵、小米麵或雜合麵,為北方農工日常的食用品。《兒女英雄傳》第九回:「哎!這大半日,誰見個黃湯辣水來咧?那是這早晚那裡摸個饝饝子去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類食物。用麵或米製成。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凡遣兵役,握手送離,或齎梨棗餌,人人贈別。」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廄馬驕初跨,天廚味始嘗;朝晡頒餌,寒暑賜衣裳。」
牛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臺灣鄉土乾類食品。以麵粉烘製而成,形狀似牛舌,故名。甜、鹹口味皆有,以宜蘭、鹿港等地出產的最具風味,但製法稍異。如:「我比較喜歡吃鹹的牛舌。」「宜蘭出產超薄的牛舌極具特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小吃。在麵粉作成的薄上加蛋,再下鍋煎製而成。
一漿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些微的恩惠。《新唐書.卷二一三.藩鎮淄青橫海傳.李正己傳》:「公初不示諸將腹心,而今委以兵,此皆嗜利者,朝廷以一漿十誘之去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