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希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極細微的聲音。《老子》第四一章:「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文選.顏延之.贈王太常詩》:「蓄寶每希聲,雖祕猶徹。」
柯景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把刀(1978年8月25日-),本名柯景騰(Giddens Ko),臺灣化縣人。因提交小說做為論文資料的一部分,發現自己能夠寫作,自此開始全力投入小說創作。 無法接受等待靈感來臨才寫作,每日蒐集大量資料閱讀,維持每日寫五千字的習慣,某次甚至於簽書會現場透過投影機在Notebook 上寫了 5 個小時的故事。曾連續 14 個月每月出版一本新書。小說• 愛‧九把刀|月老、紅線、等一個人咖啡、愛情,兩好三壞、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這些年,二哥哥很想你• 都市恐怖病|恐懼炸彈(語言)、冰箱、影子、異夢、功夫、狼嚎、陽具森...
責實循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照其名位來責求實效。唐.元稹〈戒勵風俗德音〉:「中代以還,爭端斯起,掩抑其言則專蔽,誘掖其說則欺誣。自非責實循名,不能善癉惡。」也作「循名責實」。
義無所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義不容辭」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義不容辭」的意思就是說道義上不容許推辭。這句成語常用在對需要自己出力協助的事情,因道義責任,不容自己推卸的情況。比較早的文獻資料,見於唐代岑文本所撰的〈唐故特進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碑文中有「夫顯微闡幽,義不容辭」兩句,意思是說顯隱微的功德,是作者在道義上不容推卸的事。在《三國演義》第五八回中提到曹操集結三十萬大軍南下報赤壁之仇,孫權召請諸將來商議對策,其中張昭建議派魯肅前去荊州找劉備合作,因為「子敬有恩於玄德,其言必從;且玄德既為東吳之婿,亦義不容辭」。原來劉備當時和東吳的許多事,多虧魯肅(子敬)從中穿梭幫忙,加上因為周瑜弄巧成拙,讓...
異口同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家都說同樣的話。形容眾口一辭、意見相同。唐.白居易〈論制科人狀〉:「喧喧道路,異口同音。」《宋書.卷五三.庾登之傳》:「今之事跡,異口同音,便是著,政未測得物之數耳。」也作「異口同聲」、「異口同辭」。
表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揚、獎勵。《書經.君牙》:「厥有成績,紀于太常。」漢.孔安國.傳:「其有成功,見紀錄書于王之太常,以表顯之。」《後漢書.卷七○.孔融傳》:「更置城吧,立學校,表顯儒術,薦舉賢良。」也作「表章」、「表」。
棄邪歸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改邪歸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改邪歸正」原作「背邪向正」。秦漢時期,在三公之下設有九卿。漢代的九卿分別為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東漢獻帝時遷都於許,典章湮沒,應劭於是綴集所聞,著成《漢官》(亦稱《漢官儀》)一書,記述漢代典章制度及職官禮儀。應劭在提到「卿」這個官職時,認為它有顯、光明之意,具有背棄邪道,趨向正路的作用,可以顯國家的道德。後來「改邪歸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改正錯誤的行為,返回正途。出現「改邪歸正」的書證如《七國春秋平話》卷上:「望大王改邪歸正,就有道而去無道,則邦國之幸。」
欲蓋彌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欲蓋彌」。見「欲蓋彌」條。01.《明史.卷二三○.蔡時鼎列傳》:「貌退讓而心貪競,外包容中而忮刻。私偽萌生,欲蓋彌著。」
 
文武之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周文王、周武王二王治國策略,後用指寬嚴互濟的治國之道。《禮記.雜記下》:「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晉書.卷六五.王導傳》:「誠宜經綸稽古,建明學業,以訓後生,漸之教義,使文武之道墜而復興,俎豆之儀幽而更。」
刻骨銘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刻骨銘心」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據《全唐文.卷三四八.李白》引)白少頗周慎,忝聞義方,入暗室而無欺,屬昏行而不變。今小人履疑誤形似之跡,君侯流愷悌矜恤之恩。戢秋霜之威,布冬日之愛,睟容有穆,怒顏不。……白孤劍誰託,悲歌自憐。迫於悽惶,席不暇暖。寄絕國而何仰?若浮雲而無依。南徙莫從,北遊失路。遠客汝海,近還城。昨遇故人,飲以狂藥,一酌一笑,陶然樂酣。……昔徐邈緣醉而賞,魏王卻以為賢;無鹽因醜而獲,齊君待之逾厚。白妄人也,安能比之?上挂〈國風〉相鼠之譏,下懷《周易》履虎之懼。愍1>以固陋,禮而遣之,幸容甯越2>之辜3>,深荷三公4>之德。銘刻心骨,退思狂愆5...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