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成長團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心理學家努力的貢獻,尤其以完形學派及Rogers最有貢獻,主要重點在團體中成員的成長。Rogers認為會心團體的基本原則是於密集的團體聚會中,創造安全的團體氣氛,使成員能卸下防衛與不安,坦誠表達自己的內在感受,了解他人與自己,改變個人態度、行為,並學習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 3. 敏感度訓練團體敏感度訓練團體是J.Weir根據訓練團體經驗,於1946年所設立的成長實驗室,逐漸改變發展為個人成長團體,主要透過團體成員的互動,促進個人成長及增進對自己其他人的敏感度。 4. 學習團體學習團體並非源於單一理論,而是結合各種派別,...
|
獨排眾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堅持自己的主張,排斥眾人的議論。如:「當大家都覺得應該放棄這個企劃案時,惟有他獨排眾議認為應該繼續下去。」
|
周芬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為全書佈滿她的家人朋友,並說她試圖「構築一理性清明兼具浪漫情懷之世界」《閣樓上的女子》,周芬伶認為自己關注生命的角度和寫作手法開始轉變,張春榮看到的卻是「她一貫綿密細緻的感喟與錦心繡口的文字風格。」《熱夜》,深刻展現了女性自覺的過程,文字也交錯在現實與想像間,陳芳明說:「我在深夜閱讀周芬伶,愛極她的寒冷與清澈。在她想像的寓言世界,我如履薄冰,如臨冷鏡。讀她,也在讀我。」《戀物人語》,張瑞芬:「中年周芬伶,敘事與抒情渾然無間的融合,以文學靈心與秀發的才氣,構築了一個世紀末散文的回憶之屋,想像之城」對於熟悉她的讀者而言...
|
家政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自己、他人及自然的知覺、感受、思維、表現與行為舉止,期能建立彼此間的和諧關係。Beck(1994)認為,「關懷」是一兼具倫理性與實用性的概念,幾乎沒有人能拒絕它,並且絕大多數的人都相信自己在實踐它。「關懷」的目的有二:促進人的發展反映人的需求。關懷某人,就得知道他是誰,他的能力、需求與限制,以及那些對他的成長有助益。換言之,關懷某人,基本上是要瞭解他,滿足其需求,並協助其成長與自我實現。就如同Hooft(1995)所強調的,「關懷」將自我表現擴散於人類存在的各個層面,包括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所構成的生物的、知覺...
|
情境領導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境領導理論(situational leadership theory)情境領導理論是由賀賽和布蘭查德所倡導。目錄1 理論主要意義2 理論主要構念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理論主要意義賀賽和布蘭查德認為領導效能將隨領導情境之不同而有別,特別是強調領導型式與部屬的成熟度須做妥當的調適,才能獲致最大的領導效能。換句話說,情境領導理論強調;隨著部屬成熟程度的變化不同,有效領導所需的「工作導向行為」和「關係導向行為」之強調,亦即隨著不同。 理論主要構念賀賽和布蘭查德認為...
|
傅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 self)概念也和道德修為有關。 規訓的概念傅科的權力與以往的權力觀不同之處在於,馬克思的權力觀認為權力都是不好的,只有負面影響。因此,到了哈伯瑪斯所設計的理想溝通情境(ideal speech situation)還要排除權力才能溝通無礙。但傅科認為既然空間、時間的安排都有權利因素,權力就像毛細管作用,滲透到各個領域。傅科認為權力要產生效果必須有權力關係後才算。且權力無...
|
不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認為羞恥。晉.干寶〈晉紀總論〉:「先時而婚,任情而動,故皆不恥淫逸之過。」三國魏.李康〈運命論〉:「古之君子,蓋恥得之而弗能治也;不恥能治而弗得也。」
|
個人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人主義是一種道德的、政治的、和社會的哲學,認為個人利益應是決定行為的最主要因素,強調個人的自由和個人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獨立的美德」、「個人獨立」。個人主義反抗權威以及所有試圖控制個人的行動—尤其是那些由國家或社會施加的強迫力量上。因此個人主義直接的反抗將個人地位置於社會或共同體之下的集體主義。個人主義經常被人與利己主義相混淆,但事實上個人主義與利己主義是不相同的,而個人主義也是自由主義的構成要素。目錄1 政治個人主義2 個人主義和社會3 經濟個人主義4 公民個人主義5 反對觀點6 參考文獻 政治個人主義在政治哲學上,...
|
較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較優劣高下。[例]他倆都自認為棋藝高超,即將在這次比賽中較量一番。
|
個別差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卵雙生子也不會完全相同。不論是西方先哲或是東方先賢先聖都已經指出人與人間個別差異的存在。如柏拉圖就認為人的天賦和後天生活環境的不同,形成個人之間的差異;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理想,其中「因才」兩字指出因應個別差異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在科學上。作先對個別差異進行分析的學者,首推法國心理學家比奈(A. Binet)和哥達德(H. Goddard),他們在1895年發表〈個別心理學〉一文<奠定個別差異的立論基礎。五年後,第一本探討個別差異的心理學專著《個別差異心理學》於1900年在德國出版,從此,個別差異乃成為心理學領...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