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3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學推廣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學推廣課程」是指大學從事正常課程教學界線以外的教育活動,教學的對象、授課的方式、授課的時間、授課的地點、有關的教學設施等均做較為彈性的安排。
推廣課程的修習對象可為成人或預修大學課程的高中生;授課的方式可為面授、函授或利用廣播、電視、電腦多媒體等進行遠距教學;授課時間可視修習對象的方便排定,如夜間、週末、寒暑假等;授課的地點可在大學校區、分部或在學生實際工作地點如工廠、醫院等;至於開設那類課程則視學習者的需求與大學本身的師資及資源而定。 「推廣課程」中有些可取得學分,有些則可取得證書或學位,視個別情況而定,然均需符合主管當局的要求。 |
課外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現行〔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規定,課外運動應利用學校課餘時間實施,必要時得與團體(社團)活動配合辦理,全校教職員生得根據個人興趣和專長選項參加,每週至少應實施一百分鐘。課外運動之項目除了教材綱要規定者外,可選用富有地方色彩的鄉土遊戲。如果因為學校設備不足無法讓全體學生參與時,亦可以分組、分級或以間日方式實施。原則上每學期學生得改選項目一次,藉此培養運動興趣及專長。其實施宜由教師輔導學生自動組織與推行,以增進學生的自治能力與服務經驗。
學校課外運動之策畫、實施和管理,由各校體育主管單位與訓導處有關各組共同負責。 |
課程標準起草委員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標準起草委員會乃起草中小學課程標準的機構。民國十一年(1922)十月,中華全國教育會聯合會在濟南舉行第八屆會議,議決:根據北洋政府同年頒布的〔新學制〕(即〔壬戌學制〕),組織「〔新學制〕課程標準起草委員會」,並推定袁希濤、黃炎培、胡適、經亨頤、金曾澄為起草委員。委員會的職責是擬定中小學課程標準。該委員會先後召開過四次會議,在邀請有關專家五十餘人反覆討論的基礎上,擬定了中小學課程標準及中小學畢業標準,並於民國十二年(1923)六月四日通過並刊布〔新學制課程標準綱要〕。此後〔新學制〕課程標準起草委員會即告解散。
民國十七年(1928)一月,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又成立了新一屆「中... |
全套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套經過調配、用以達成特定教學目標的教材,稱為全套課程。通常這套教材中包括多種複合的活動,或使用不同的媒體;至少包含一些給學生直接使用的,以及協助教師教學的材料;可能用於一段短時間或長時期的教學使用。
全套課程有兩種型態,各有其來源。第一種強調學習者主動應用學科學習過程及探究方法,以探究學科本質。此型態的全套課程來自一九五○、一九六○年代美國課程運動,重視達成學習結果的技巧,所以要提供師生多種選擇,以不同途徑達到目標;第二種全套課程是在行為心理學工作中發展出來的,將教學視為一種暗示和回饋的控制學習過程,重視「自我控速」的學習。由於基本設論有所不同,第一種型態所需時間可能較長,... |
課程管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管制是指教育當局為了使其規定的課程內容,能真正有效在課室教學裡確實執行,常採取一些措施來管制教室的教學與課程活動。這些課程管制的措施可包括下列各項:
1.制定課程標準或課程綱領:在課程標準或課程綱領中規範教育目標、教學目標、教學科目、教學單元、教學進度、教學實施的原則與方法及評量方法等。 2.統一教科書:規定使用統一的教科書是教育當局最常使用的控制方式之一,因為教科書的內容幾乎控制了教室裡的教學活動內容。 3.視導制度:為了確定教師依課程標準實施,教育當局實施定期或不定期的視導,並且將視導結果做為教師績效或升遷的參考。 4.考試制... |
馬奎利特族舞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委內瑞拉的馬奎利特族印地安人,以舞蹈作為傳授部落知識給年輕人的方式。在主要慶典舉行期間,每天都要「授課」,透過吟唱及身體動作來教導關於打獵、戰爭和其他事項的傳統。年輕人身穿由撕開棕櫚葉作成的長裙,一手搭在前者肩上,由一位手持鹿蹄嘎嘎器木杖的人帶領,圍著村落的舞蹈廣場繞圓。舞蹈以烏阿那思(uanas,竹笛)以及猴皮作成的鼓伴奏。每當圓圈接近部落酋長時,酋長便吟唱一段,再由引領者複誦一次,接著所有的舞者隨著齊唱。他們就是以這樣的方式來學得部落的知識;只有部落歷史除外,因為與宗教及聖物密切相關,所以要留到慶典的最後一晚,跳太陽之舞(the Sun Dance)時,才教授這方面的知識。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圖書館教育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圖書館學課程設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所學校、一個地區或一段時期圖書館學教育的水準。同時也相應地體現了圖書館事業發展的程度。在杜威(Melvil Dewey)於1887年創設第一所圖書館學院之後半個世紀內,圖書館教育課程始終以偏重技術的傳統圖書館學為主體。當時,圖書館學課程門類較少,圖書選擇、編目分類、圖書館行政以及參考服務等構成了圖書館學的核心課程。儘管各國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參差不齊,但從總體而言,這些課程在很長時期內在圖書館學教育中占主導地位。
1940年代末期,美國的圖書館學教育出現了一大轉折,圖書館學碩士學位(MLS)課程逐漸取代了原先5年制的圖書館學學士學位(BLS)... |
電腦化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電腦化的教學課程,使用電腦規劃教學課程的內容,顯示課程的內容,並教導學生如何練習教學題目的課程。
|
課程程式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儲存各種電腦輔助教學用課程的程式館。
|
課程變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變項是指為了適應學生特定的教育與生涯目標,而決定的課程項目。此名詞出現於一九一八年,美國的「中等教育重組委員會」(Commission on the Reorganization of Secondary Education)出版的〔中等教育基本原則〕(Cardinal Principles of Secondary Education)一書;該委員會建議,理想的課程方案,應在「恆常課程」、「課程變項」及自由選修課程之間,維持平衡。
該委員會提出七項教育的基本目的:健康、基本過程的學習(讀、寫、算、口頭與文字表達)、良好的家庭成員、職業、公民、善用休閒、倫理特質。並且認為...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