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50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瓠瓜做成的水瓢。《廣韻.平聲.戈韻》:「蠡,瓠瓢也。」《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語曰:『筦闚天,蠡測海,莛撞鐘。』」
名落孫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范公偁《過庭錄》吳人孫山,滑稽才子也。赴舉1>他郡,鄉人託子偕2>往,鄉人子失意3>,山綴榜末先歸。鄉人問其子得失4>,山曰:「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注解〕 (1) 赴舉:趕赴考試。 (2) 偕:音ㄒ|ㄝˊ,共同、一起。 (3) 失意:不如意、不得志,指應考不中。 (4) 得失:成敗,此指考試結果。〔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大酒清話.孫山得解》(據《類說.卷五五》引)
氣宇軒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孫堅看不過去,便對張溫數責董卓三項罪狀:對上不敬、沒有盡忠職守,又「軒昂自高」、態度傲慢,因此建議軍法處斬。「軒」、「昂」都有「高」的意思,在此形容董卓高傲無禮的態度;後也用來形容人氣度不凡。「氣宇軒昂」合用後,多用來形容神采飛揚,氣度不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需要、需求。唐.杜甫〈客從〉詩:「緘之篋笥久,俟公家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橫。《左傳.昭公二十三年》:「不僭不貪,不懦不耆;完其守備,待不虞。」
同舟共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舟共濟」原作「同舟而濟」。《孫子.九地》曾說到用兵要如「率然」。「率然」是生活在會稽常山的大蛇,如果攻擊牠的頭,尾巴就會來救應;攻擊牠的尾巴,頭部就來救應;攻擊牠的腰部,頭尾都會一起來救應。孫子認為善於用兵作戰的,指揮軍隊,也可用這樣的做法。像吳、越兩國的人,一直是世仇,但是當他們同坐一條船,在遇到風雨的時候,也一定會團結一致,互相救助,如同左右手一般,合作無間,同心協力地度過難關。後來「同舟共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同心協力,戰勝困難。在古籍文獻裡,也另有類似的詞語,《鄧析子.無厚》云:「同舟渡海,中流遇風,救患若一,所憂同也。」意思是在同一艘船中,遇到風雨時,因為大家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動用、使用。《左傳.昭公元年》:「日尋干戈,相征討。」《孔子家語.卷三.觀周》:「毫末不扎,將尋斧柯。」
5.重溫、重申。《左傳.哀公十二年》:「若可尋也,亦可寒也。」宋.王禹偁〈答黃宗旦書〉:「生復辱書惠文,尋前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頭或足叩地。如:「頓首」、「頓腳」。唐.杜甫〈兵車行〉:「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4.整治。如:「整頓」。《資治通鑑.卷二.周紀二.顯王四十八年》:「夫賢者,其德足敦化正俗,其才足頓綱振紀。」
1.疲倦。如:「困頓」、「委頓」。《孫子.謀攻》:「必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
民不聊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無法生活下去。形容百姓生活非常困苦。《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傳》:「頭會箕斂,供軍費,財匱力盡,民不聊生。」《文明小史》第九回:「不料是日正值本府設局開捐,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也作「人不聊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會、聚。如:「集合」、「聚合」、「悲歡離合」。《呂氏春秋.孝行覽.遇合》:「合大夫而告之。」《後漢書.卷一九.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