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26.47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覓柳尋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的用法,如元.喬吉〈新水令.繡閨深培養出牡丹芽套.離亭宴煞〉:「我不是琉璃井底鳴蛙,我是個花柳營中戰馬。」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一折:「將一座花柳營,生扭做迷魂陣。」後來「尋花問柳」用來比喻狎妓的用法,或由此演變而出。「尋花問柳」較早的書證是出自於元.湯式〈沈醉東風.錦燦爛六橋畫舟〉曲:「一自蘇林葬土丘,再不見尋花問柳。」
大題小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是明清科舉考試的用語。題目摘自五經中之文句,稱為「大題」;題目出自四書中的文句,稱為「小題」。尚應試者以作四書文的章法寫五經文,稱為「大題小作」。後用以比喻把重大的問題當作小事情來處理,有輕忽的意思。如:「對這事要審慎考量,切勿大題小作、草率行事!」
前度劉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永平年間,劉晨、阮肇在天台山遇仙人,還鄉後二人於太康年間重入天台山的故事。見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後稱去而復來的人為「前度劉郎」。唐.劉禹錫〈再遊玄都觀〉詩:「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安公子是前度劉郎,何小姐是司空見,倒也用不著十分羞澀,便舉案齊眉,同吃了一頓飯。」
丹大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安東貞美為加強治理蕃務並嚴格監控布農族群,於是於1915年架設通電的電網以包圍住花東的布農族區域,各地駐在所徵招民眾參與無償公投(即義務勞動),並改變農族的生活習以及價值觀念,部落族人極為不滿。當時的胡庫胡庫社(位於丹大社東南方的小社)有拉米立岸氏者,參與部落的獵團打獵,沿途獵場時夢不吉,乃中途退出並且返回部落。當他經過某一工寮見羊群時,隨一時歹念偷宰羊隻,被後來返回部落的獵人發現,隨難容於部落。他為了解決個人與部落之間的矛盾,乃集結胡庫胡庫社及附近的小社壯丁於1917年1月8日早晨將日本駐在所的...
婚姻市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kways)、民德(moral)、及法律(law),而個人的擇偶行為及受此約束。 民俗指平常生活中的常行為,亦即大多數人習以為常的行為模式,也代表著社會所期待個人表現出的行為。例如在我們所處的社會中男方年齡較女方大為普遍的現象,若非如此,則可能引來他人奇異眼光。 民德對個人行為的約束力較民俗大,關乎個人在道德層次上對於是非善惡的評判基準。例如在過去台灣農村社會中,若女子未婚懷孕,被社會視為違反道德,社會將對其或其家庭施以無形壓力,甚至可能使該女子無法再繼續待在該社群中。 法律係指運用政治上的權威而致病的準則,對處在該社...
目染耳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耳濡目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耳濡目染」原作「目擩耳染」。唐代時,虔州長史房啟因病去世,文學家韓愈為他撰寫墓誌銘,講述他生前的種種事蹟。房啟的身世顯赫,曾祖父與祖父都做過宰相,父親也擔任過祕書少監等職務。韓愈說他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受到父祖輩的影響,聽熟了、看了應有的做人處世態度,而養成高尚的品行與才能。後來「耳濡目染」這句成語就從原文的「目擩(ㄖㄨˋ)耳染」演變而出,形容經常聽到、看到而深受影響。
民族意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族意識指一個民族的成員覺知其自身為該民族的一分子,體認其民族的地位,而願意與同民族的人結合在一起的知覺與概念。一個民族多由血緣、形態相近的人口組成,有共同的性格基礎,即行為科學所謂之「民族性格」(national character);民族性格表現於生活方式、語言、宗教信仰與風俗習等方面。
  一個民族的成員在社會化過程中,接受民族文化的薰陶,形成其「民族性人格結構」,與同族人有一種「吾儕感」的感情基礎,而對其他民族的成員則多少有「非吾族類」的感覺。一個民族的這種歸屬感與認同感特別強烈時,民族意識即堅強,民族精神亦隨之發揚蹈厲。倘若民族成員的同質性低,則有認同混淆的情形。
清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清靜不紛擾。《戰國策.齊策四》:「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淨貞正以自虞。」《紅樓夢》第十回:「我是清淨了的,我不願往你們那是非場中鬧去。」
公子哥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嬌生養,不知人情世故的富貴子弟。[例]經過上次的教訓,他已改掉不少公子哥兒的習性。
能說會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口齒伶俐,善於說話。《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我們在此聽得多時了,好一個能說會道的張姑娘。」也作「能說道」。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