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師增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增強的觀念最初是由行為主義的心理學者史金納(B.F. Skinner)於一九三八年所提出。根據史金納的觀點,研究人類行為的導因可由行為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來探討 。經由使用正增強物(Positive reinforcer),而使其一刺激與反應的關係得以增強,稱為正增強(Positive reinforcement);經由使用負增強物(Negative reinforcer)的使用,而使某一反應重複產生的可能性降低,稱為負增強(Negative reinforcement)。教師於教學情境中,給予學生任何形式的獎勵,使其所要求的行為表現更好,即屬教師增強的情況。而教師增強基本上是一種社會增強物(...
原始增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始增強物係指未經學習而本來就具有增強行為之作用的刺激或事物。食物、水、電擊等原來就具有增強作用,因為飢餓的老鼠獲得食物後,那些反應過的行為會重複出現。老鼠受到電擊,如果因某種反應而使電擊停止,則當再受到電擊時,就會重複該種反應來停止電擊。食物、水是生理上的需求,電擊直接傷害到生理,逃避電擊也是生理上的需求,因此原始增強物在於能夠直接滿足生理上的需求。原始增強物是增強作用中非習得的,有別於習得的次級增強物,如鈔票、積分等。
後果增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果增強是操作制約學習的重要概念,指個體在學習情境中,因為反應之後增強物的適時出現,增加了個體以後在同樣情境下重複表現該反應的機率。此種增強作用是由個體反應後帶來的效果所決定,故稱後果增強。人與動物行為中,有很多是後果增強所支配。如購買股票有贏錢的機會,贏是購買的後果,而這種後果,會強化「再買」的行為。
增強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傳統的毒理學說法,增強效應(potentiation)是協同效應(synergism)之一特例。係指在生物體內某一種很小或幾乎無毒化學物質,可以使另一其共存的化學物質的毒性增強之意。如氯化鈉粉塵(直徑0.04μm)對呼吸系統毒性不大,但當它與二氧化硫共存時,可增強二氧化硫對呼吸系統毒性;又如異丙醇不具肝毒性,但與四氯化碳共存時,可加強四氯化碳對肝的毒性。依晚近毒理學的說法,「synergism」宜用「potentiation」來代之,而此處下的定義只是「potentiation」中之一個特例而已。
增強擴充記憶體規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人電腦在DOS的作業環境下,隨機存取記憶體的容量是受到640K位元組的限制。為擴展記憶的限制由Borland、AST和Quadram等公司針對Lotus、Intel和Microsoft等公司較早版本之擴展記憶體規格(簡稱LIM EMS規格)所提出的規格。
增強整合驅動電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增強IDE】(enhanced IDE)。
次級增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郝爾(C.L. Hull)所提出的假設,凡是經常在原級增強物(primary reinforcer)之前發生的事物,其本身也會漸漸成為有增強力量的增強物。例如,食物因能導致飢餓的減少,只要聞到食物的味道便具有增強作用。換言之,食物的味道便會具有次級增強的力量。施金納(B.F. Skinner)將這個原來為中性而現在新具有增強作用的增強物(食物的味道)稱之為制約增強物(conditioned reinforcer),而郝爾將它稱之為「次級增強物」(secondary reinforcer)。所以,安排次級增強物以形成新的刺激反應連結的程序,就稱為次級增強或次級增強作用。
  如...
隱私增強郵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網際網路上的電子郵件,該郵件使用各種加密方法提供保密性,認證及訊息之完整性。
反差增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增大像片上影像色調明暗差異程度的作業。其目的為改進像片判釋的效果。增強反差方法有光學法和數值法兩種,前者是利用高反差像紙等照像材料複印像片,後者可採用線性或非線性模式運算,以增強反差。
增強式鍵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IBM 101/102-鍵的鍵盤,其取代AT-個人電腦的鍵盤。在鍵盤的頂排有12個功能鍵、額外控制鍵及Alt鍵,在主鍵盤和數字小鍵盤間有一組游標和編輯鍵。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