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8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耳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其自身的濾波特性和增大耳壓的功能。(註1) 中耳(註1)包含鼓膜、鼓室和咽鼓管。主要用來傳遞聲波、增強聲壓,對內耳也有保護作用。1. 鼓膜,是中耳與外耳的分界。略呈橢圓形,是一張具有彈性且透明的薄膜(就像薄紙一樣薄)。2. 鼓室(又稱中耳腔),是內含空氣的小腔。外壁是鼓膜,透過它與外耳根相連;內壁連接內耳。鼓室內有3小塊聽小骨,它們互相連成一串。3. 咽鼓管(又稱耳咽管),是一條連接鼓室到鼻咽的通道,主要用來通氣且有保護功能,可以用來維持鼓膜兩個氣壓的平衡。當咽鼓管閉合時,可以防止鼻咽內的分泌物進入鼓室。 耳朵常見疾病...
普墨克原則(Premack_principl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義行為學派心理學家認為增強或酬賞(reinforcement or reward)乃學習歷程中最重要因素,我們學會一個反應,及是因其立即被增強。由於增強物的設置,而使個體某種反應經強化而保留的安排,稱之為增強作用。增強作用會發...
映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修辭學上辭格之一。將兩種不同的,特別是相反的觀念或事實,對列比較,從而使語氣增強、使意義更為明顯的修辭方法。
激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y)4.2.3 認知評價理論(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4.2.4 增強理論(Reinfornement Theory)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激勵(motivating)的意義激勵(motivating)是指透過誘因或刺激物,來激發成員的工作意願和行動,使成員朝著組織目標努力前進的過程。 激勵的功能(1)激發成員發揮才能(2)提升成員的滿足感與士氣(3)預防及減輕成員工作倦怠(4)提高成員的績效(5)提高組織的績效 士氣(morale) 激勵士氣的目的和影響因素激勵的目的主要是在提高成員...
塑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舉例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前言塑造一詞,在行為取向的學習理論中,係指學習一個新技能或新行為時,只要學生更接近終點行為,就給予增強,直到最後學會了一個新技能或新行為。這種教學法就叫塑造。例如,在教導兒童繫鞋帶時,我們不應只是對他們說明如何繫鞋帶,然後等他們能夠自己完成整個動作時才給予增強。我們倒是應該這樣:在他們打好第一個結時,就給予增強;然後在能打環圈時,才...
東山再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謝玄等將領,都召集到自己家裡,把每個人的任務一件件、一樁樁交代得很清楚。大家看到謝安這樣鎮定自若,也增強了信心,高高興興的回到軍營去了。那時候,桓衝在荊州聽到形勢危急,專門撥出三千名精兵到建康來保衛京城。謝安對派來的將士說:“我這兒已經安排好了。你們還是回去加強西面的防守吧!”將士回到荊州告訴桓衝,桓衝很擔心。他對將士說:“謝公的氣度確實叫人欽佩,但是不懂得打仗。眼看敵人就要到了,他還那樣悠閑自在:兵力那麼少,又派一些沒經驗的年青人去指揮。我看我們準要遭難了。”謝安派出的將領胡彬,率領水軍沿著淮河向壽陽進發。在路上,他得...
行為學派學習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所得的行為原則,可用來推論或解釋一般人的同類行為。行為學派在人類學習歷程中強調刺激與反應的連結、增強作用的運用、行為的強化與消弱、類化、辨別、自發恢復等概念在學習上的應用,以促進學習者的學習反應,提升學習效果。行為學派的學習理論強調個體外顯行為的制約性與可控制性,忽略個體的內在動機與潛能的發揮。 關鍵字中文: 行為學派學習理論英文: behavioral school theory 參考資料1. 林進材/著。班級經營,2005年出版,頁215-216。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 學術論文 鐘素梅/著。行為學派的理論與應用...
教學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式,舉出例子是老師教學概念的重要策略。透過正例與反例的運用,可擴充與精煉知識的來源,產生新穎的想法,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4. 運用團體討論策略Borirch(1996)認為團體討論可以增進學生的批判思考能力。團體討論可以採取大團體討論、小團體討論、同儕或協同討論等形式。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教學策略英文關鍵字: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參考資料註1. 沈翠蓮著(民90,初版)。教學原理與設計 (頁53~62)。臺北市:五南。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
外在事件對個體的影響,他們不認同個體的自由意志,也因此被認為是決定論者。行為學習論者在教育上主張使用增強與懲罰兼施,而不重視內在自發性的動機,強調外在控制的訓練價值。行為論者認為增強作用是行為習得的關鍵,個體的反應若能帶來回饋,就會被增強而保留這個行為。正負增強作用就是操作制約的概念,而懲罰則是企圖藉由...
ASSURE教學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e Learner Response):有效之學習情境,應是教學者能讓學習者產生反映,對正確之反應增強。學習者之反應不外明顯的和隱藏的兩種。短時間之學習,明顯的和隱藏的效果一樣,但如果是連續性之學習,則學習者如能以明顯反應確示,會使學習者學得較好。教師對學生之反應最好立即回饋,或是改正其錯誤後再教導正確內容,老師之立即回饋能激發學生更上一層樓之學習動機。6.E:評量(Evaluate):評量為整個模式之最後步驟,包含:(1)對教學過程之評量:即在探討教學目標是否達成(2)對學習者之成就評量:學生是否學的了他們應學之知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