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空前絕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òu釋義︰猶「空前絕後」。見「空前絕後」條。 01.《宣和畫譜.卷二.道釋二.吳道玄》:「且顧(之)冠於前,張(僧繇)絕於後,而道子乃兼有之,則自視為如何也?」 參考詞語︰冠絕前後注音︰ㄍㄨㄢˋ ㄐㄩㄝˊ ㄑ|ㄢˊ ㄏㄡˋ漢語拼音︰guàn jué qián hòu釋義︰猶「空前絕後」。見「空前絕後」條。 01.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一六.科場.癸未丙戌會元》:「(王太倉)自謂此錄冠絕前後,乃子必驚賞無疑。」 參考詞語︰掩前絕後注音︰|ㄢˇ ㄑ|ㄢˊ ㄐㄩㄝˊ ㄏㄡˋ漢語拼音︰yǎn qián jué hòu釋義︰猶「空前絕後」。見「空前絕後」條。 01.清.王士禎等《師友詩傳錄...
聲色俱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色俱厲」一語,普遍出現在晉和六朝的文獻,例如裴啟《語林》、劉義慶《世說新語》、《晉書.卷六.明帝紀》等。在較早的《語林》中提到一段故事:晉時石崇與王鬥富,用盡了華美的東西來裝飾車馬服飾。晉武帝是王的外甥,經常幫助王,給他一些珍寶。有一次,晉武帝把一枝高二尺左右的珊瑚賞賜給王,這珊瑚樹枝條茂盛,世上很少有能與它媲美的。王把它拿給石崇看。石崇用鐵如意敲它,隨手就打碎了。王非常惋惜,聲音臉色都非常嚴厲。石崇說:「不值得遺憾。」就叫手下把自己的珊瑚拿來,高達三尺、四尺,光彩奪目,總共有六十多枚。王看了神情顯得迷惘,一付若有所失的樣子。後來「聲色俱厲」演變為成語,被用來指說話時的聲音和...
改過自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正過失,重新作人。《漢書.卷三三.刑法志》:「刑者不可復蜀,雖後欲改過自新,其道亡繇也。」。唐.白居易〈議肉刑可廢不可用〉:「其欲廢之者,則曰:『刻膚革,斷肢體,人主忍而用之。則悌惻隱之心乖矣。』此緹縈所謂雖欲改過自新,其道亡繇者也。」也作「改過從新」。
景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敬慕、仰慕。《後漢書.卷三九.劉般傳》:「今景仰前修,有伯夷之節,宜蒙矜宥,全其先功,以增聖朝尚德之美。」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儻遭不世明達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
寫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摹畫人像。《晉書.卷九二.文苑列傳.顧之》:「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盲人瞎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晉時的桓玄、殷仲堪和顧之三人是朋友,有一次閒談告一段落,同作「了語」(把話說到盡頭,了無餘義)的遊戲。顧之率先說:「火燒平原沒有留下做一支火把的材料。」桓玄道:「白布纏棺,前面豎著招魂幡,人的一生就完結了。」殷仲堪說:「將魚、鳥放生,就都一去不回了。」接著,他們又玩「危語」(說一句處境極其危險令人聞而生畏的話)的遊戲。桓玄說:「在敵人矛頭下淘米、劍頭下煮飯,隨時都會送命。」殷仲堪言:「四肢僵硬的百歲老翁,爬上枯朽的樹枝。」顧之道:「井口的轆轤上躺了一個嬰兒。」當時一名殷仲堪的參軍也在場,插嘴說:「盲人騎著瞎馬,在半夜來到深池旁邊。」因為殷仲堪有一隻眼睛瞎了,聽了感同身受,便說:「咄咄逼...
獨木難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一人之力所能支持。在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中,另有一個關於「獨木難支」的故事︰晉朝的任(ㄎㄞˇ)與和嶠(ㄐㄧㄠˋ)本來交好,後來任失去權勢,有人就問和嶠說︰「你們不是好朋友嗎,為何你眼看著任失勢,卻不肯幫助他呢?」和嶠回答︰「元裒(任之字)如北夏門,拉攞自欲壞,非一木所能支。」 意思就是說,任不知檢點,自取敗壞,就好像城門將要倒塌,不是用一根木頭就能把它撐起來,同樣的,以我個人之力,又怎麼能幫助任重新得勢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樂。通「」、「凱」。《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下》:「昆蟲闓懌,回首面內。」唐.顏師古.注:「闓讀曰凱,言四方幽遐,皆懷和樂。」
成功高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祥接任校長。在任期間,將原濟南路一段側舊校舍拆建為四維樓。1996年在校生許家豪、黃俊傑在校友朱亮的協助下架設成功高中官方BBS站「濟城歲月」,並創立成功高中校園網路策進會;此後協同師大附中網管小組、建國中學學術網路管理委員會共同成立臺灣區中等學校網路信件交換體系(TWHS)。1999年鄭英敏接任校長,上任後推動力行樓暨體育館改建工程。2002年配合社區化政策,與北一女中、建國中學共組南海學園,進行跨校選修。自92學年度開始開設生物科技跨校選修課程,邀聘多位教授級師資,包含中研院、臺大、師大等多位大師蒞校開設課程,另...
周芬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種,一種是從來也不曾天真過的老人,像魯迅、周作人,一種就是從來不會老去的兒童,如徐志摩、琦君、豐子。而周芬伶無疑是後者,浮世百態,於她眼中只是可喜可親,無半點虛矯浮妄。如其師趙滋蕃先生屢屢標舉的「天真冠冕一切德行」,藝術家,本是善於使用孩童之眼觀察世物的人,既少機心,又無成見,周芬伶的文字風格即是如此,從不炫學賣弄,自恃老成,天真無廢話,廢話不天真,這使得她向來不能歸類於中文系所出身的閨秀一派(至少是不典型的)。周芬伶創作散文二十年,自其作品觀之,純真與逸蕩的賦性兼融,精約與繁複的形質交映。她寬解人生糾葛,洞識情根,...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