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親近。通「暱」。如:「親昵」。《晉書.卷四五.任傳》:「()性忠正,以社稷為己任,帝器而昵之,政事多諮焉。」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五上.滇遊日記二》:「其人不習漢語,而素昵彞風,故勾引為易。」
傳神阿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堵,六朝及唐人常用的指稱詞,相當於這、這個。晉朝顧之善畫人像,有時畫好的人形間隔數年還不點上眼睛。因為他認為人物的神情意態,就在這對眼睛上。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四體妍蚩,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故後世以傳神阿堵表示繪畫生動逼真,能充分表現事物的神情意態。
漸至佳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漸入佳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漸入佳境」原作「漸至佳境」。因為甘蔗愈接近根部吃起來愈甜,所以顧之每次吃甘蔗時,都從甘蔗梢部開始吃起。別人問他是什麼緣故,他回答說:「由味道淡的部位往味道甜的部位吃,感覺像是逐漸進至美好的境界。」後來「漸入佳境」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境況逐漸進展至美好的境界。亦用來比喻興味漸濃。
一木難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一人之力所能支持。在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中,另有一個關於「獨木難支」的故事︰晉朝的任(ㄎㄞˇ)與和嶠(ㄐㄧㄠˋ)本來交好,後來任失去權勢,有人就問和嶠說︰「你們不是好朋友嗎,為何你眼看著任失勢,卻不肯幫助他呢?」和嶠回答︰「元裒(任之字)如北夏門,拉攞自欲壞,非一木所能支。」 意思就是說,任不知檢點,自取敗壞,就好像城門將要倒塌,不是用一根木頭就能把它撐起來,同樣的,以我個人之力,又怎麼能幫助任重新得勢呢?
姦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以強迫或欺騙手段和人發生性行為。如:「姦淫擄掠」。《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鬧禁魂張》:「王一見綠珠,喜不自勝,便有姦淫之意。」也作「奸淫」。
逼人咄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咄咄逼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東晉時的桓玄、殷仲堪和顧之三人是朋友,在一次談話告一段落,就同作「了語」(把話說到盡頭,了無餘義)的遊戲。顧之率先說:「火燒平原沒有留下一支做火把的材料。」桓玄道:「人死出殯,白布纏棺,招魂旛引路,一生就完結了。」殷仲堪說:「將魚鳥放生,就都一去不回了。」接著,他們又改說「危語」(說一句處境極其危險令人聞而生畏的話)。桓玄說:「在敵人矛頭下淘米、劍頭下煮飯,隨時都會送命。」殷仲堪言:「四肢僵硬的百歲老翁,爬上枯朽的樹枝。」顧之道:「井口的轆轤上躺了一個嬰兒。」當時一名殷仲堪的參軍也在場,插嘴說:「盲人騎著瞎馬,在半夜來到深池旁邊。」因為殷...
銘心刻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刻骨銘心」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據《全唐文.卷三四八.李白》引)白少頗周慎,忝聞義方,入暗室而無欺,屬昏行而不變。今小人履疑誤形似之跡,君侯流悌矜恤之恩。戢秋霜之威,布冬日之愛,睟容有穆,怒顏不彰。……白孤劍誰託,悲歌自憐。迫於悽惶,席不暇暖。寄絕國而何仰?若浮雲而無依。南徙莫從,北遊失路。遠客汝海,近還城。昨遇故人,飲以狂藥,一酌一笑,陶然樂酣。……昔徐邈緣醉而賞,魏王卻以為賢;無鹽因醜而獲,齊君待之逾厚。白妄人也,安能比之?上挂〈國風〉相鼠之譏,下懷《周易》履虎之懼。愍1>以固陋,禮而遣之,幸容甯越2>之辜3>,深荷三公4>之德。銘刻心骨,退思狂愆5...
諧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詼諧戲謔。《晉書.卷九二.文苑傳.顧之傳》:「之好諧謔,人多愛狎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雜文》:「揚雄解嘲,雜以諧謔,迴環自釋,頗亦為工。」
白山黑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泛指中國大陸東北地區。如:「遊覽了白山黑水,感受到幅員的廣袤。」清.唐孫華〈鷹坊歌與夏重功同賦〉:「白山黑水出異產,在昔遼代曾窮搜。」
孝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詩》雲:「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 廣揚名章•第十四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是以行成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 諫諍章•第十五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