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豪奪巧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品,主人往往分辨不出來,他於是用這種巧妙騙取的手段,得到了許多古書畫。《晉書.卷九二.文苑列傳.顧之》中提到東晉桓玄也喜歡收集古書名畫。有一次,顧之將畫裝在箱子裡彌封後寄給他,他收到後偷了裡面的畫,再將箱子恢復原狀,寄還給顧之。顧之發現畫已不翼而飛,不但不生氣,反而說畫像仙人通靈,幻化而去。而蘇軾這首〈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詩:「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痴虎頭。」就是用這個例子來譏諷米芾這種不當的行為。後來「巧取豪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不擇手段地取得權利、財物。
巧偷豪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品,主人往往分辨不出來,他於是用這種巧妙騙取的手段,得到了許多古書畫。《晉書.卷九二.文苑列傳.顧之》中提到東晉桓玄也喜歡收集古書名畫。有一次,顧之將畫裝在箱子裡彌封後寄給他,他收到後偷了裡面的畫,再將箱子恢復原狀,寄還給顧之。顧之發現畫已不翼而飛,不但不生氣,反而說畫像仙人通靈,幻化而去。而蘇軾這首〈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詩:「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痴虎頭。」就是用這個例子來譏諷米芾這種不當的行為。後來「巧取豪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不擇手段地取得權利、財物。
弘一大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衰,成為經典名曲。同時,他也是中國第一個開創裸體寫生的教師。卓越的藝術造詣,先後培養出了名畫家豐子、音樂家劉質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出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中興南山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虛大師曾為贈偈:「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淨,菩提之因。」趙朴初先生評價大師的一生為:「無盡奇珍供世眼 一輪圓月耀天心。」弘一法師之塔[編輯] 在文學和藝術上的部分作品畫冊•《樂石集》•《李叔同印存...
辭色俱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聲色俱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聲色俱厲」一語,普遍出現在晉和六朝的文獻,例如裴啟《語林》、劉義慶《世說新語》、《晉書.卷六.明帝紀》等。在較早的《語林》中提到一段故事:晉時石崇與王鬥富,用盡了華美的東西來裝飾車馬服飾。晉武帝是王的外甥,經常幫助王,給他一些珍寶。有一次,晉武帝把一枝高二尺左右的珊瑚賞賜給王,這珊瑚樹枝條茂盛,世上很少有能與它媲美的。王把它拿給石崇看。石崇用鐵如意敲它,隨手就打碎了。王非常惋惜,聲音臉色都非常嚴厲。石崇說:「不值得遺憾。」就叫手下把自己的珊瑚拿來,高達三尺、四尺,光彩奪目,總共有六十多枚。王看了神情顯得迷惘,一付若有所失的樣子。後來「...
布帆無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朝顧之向其上司殷仲堪借得布帆,駕船回家。行至破冢,遭大風,他寫信給殷說行人安穩,布帆無恙。見《晉書.卷九二.文苑列傳.顧之》。後比喻旅途平安。唐.李白〈秋下荊門〉詩:「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挂秋風。」明.梅鼎祚《玉合記》第二一齣:「可喜主帥參軍,布帆無恙。」
沉靜領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決問題方式。第二種美德是謙遜。這類領袖總是很謙虛,他們不看重那些短暫的光榮和勝利。他們不像羅馬帝國的撒,撒是要徵服,他如果不打仗就會很難受。包括與撒大帝爭權奪利的馬爾庫斯·安東尼,他如果不打仗就得在家喝酒、狂歡。他們只扮演兩種角色,不是酒鬼就是戰神。撒時代的馬爾庫斯·安東尼平時就是喝酒,酒量奇大...
以飴沃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飴,糖漿。沃,洗。釜,鍋子。以飴沃釜指用糖漿洗鍋子。比喻極為奢侈浪費。《幼學瓊林.卷三.貧富類》:「石崇以蠟代薪,王以飴沃釜。」
圖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設計圖。《北史.卷六○.宇文貴傳》:「是時將復古制明堂,議暫皆不能決。博考群籍,為明堂圖樣奏之。」
刪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刪除改正。《晉書.卷三九.荀顗傳》:「顗上請羊祜、任、庾峻、應貞、孔顥共刪改舊文,撰定晉禮。」《紅樓夢》第三七回:「史湘雲一心興頭,等不得推敲刪改,一面只管和人說著話,心內早已和成。」
從善若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從善如流」之典源,提供參考。 ◎1《左傳.成公八年》晉1>欒書2>侵蔡3>,遂侵楚4>,獲申驪5>。楚師之還也,晉侵沈6>,獲沈子揖初7>,從知、范、韓8>也。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詩》曰:『悌君子,遐不作人?』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績矣。」是行也,鄭伯將會晉師,門於許東門,大獲焉。 〔注解〕 (1) 晉:春秋時國名,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2) 欒書:春秋時晉國大夫,生卒年不詳。欒,音ㄌㄨㄢˊ。 (3) 蔡:春秋時國名,約位於今河南省新蔡、上蔡、汝南一帶。 (4) 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