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凡是、只要。如:「每逢佳節倍思親」。宋.歐陽修〈蝶戀花.誰道閒情拋棄久〉詞:「誰道閒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
另起爐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爐灶指爐子和灶,都是家庭中必備的炊具。如果要成立一個家庭,基本上都需要建立爐灶,所以「起爐作灶」,就可指建立家業,也可引申為創立見解。如果分家另立門戶,可稱為「另起爐灶」,也可引申為拋棄舊說,另創新見解。在文獻上,使用「起爐作灶」較早的如宋代陸九淵《象山先生全集.卷三五.語錄下》,就有「見理未明,寧是放過去,不要起爐作竈(灶)」的說法,意思是說看到道理弄不清楚的,寧可放過不理,也不要自以為是,自創解說。至於「另起爐灶」的用法,如《歧路燈》第一○八回:「姑太太道:『衙門甚為便宜,何必遷移?』撫臺道:『非是我好另起爐灶,只為那邊侄子親迎,有許多不便處。』」說的是撫臺大人因為不便在衙門為晚輩辦喜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拋棄、撇下。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二折:「你好下得白解元,閃下我女少年。」《西遊記》第二回:「怎麼一去許久,把我們俱閃在這裡。」
黃鐘毀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用以校正音律的樂器卻遭到毀壞拋棄。語出《楚辭.屈原.卜居》:「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後比喻賢才不被重用。如:「在位者若是親小人,遠賢才,鼠輩猖狂而黃鐘毀棄,怎麼能有所作為呢?」也作「黃鐘長棄」。
掌上明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掌上明珠」是捧在手上的一顆明珠,比喻極為珍愛的人或物。晉代的傅玄有一首樂府詩〈短歌行〉描述一名女子被拋棄後悲傷無奈的心境,詩中有「昔君視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棄我溝渠。」說情郎以前視我如捧在手掌上的明珠,那樣珍貴,為何突然有一天將我拋棄在溝渠?後來「掌上明珠」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極為珍愛的人或物,亦用於指寶貝兒女,如金.元好問的〈楊煥然生子〉詩:「掌上明珠慰老懷,愁顏我亦為君開。」近代則多指愛女,如《程乙本紅樓夢》第二回:「只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夫妻愛之如掌上明珠。」
棄甲曳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拋棄鎧甲,拖著兵器。形容戰敗逃走的狼狽狀。《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東周列國志》第六回:「被公子翬奮勇當先,只一陣,殺得宋兵棄甲曳兵,逃命不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1.拋棄。如:「投閒置散」。《後漢書.卷三二.樊宏陰識列傳.樊宏》:「然猶投戈講蓺,息馬論道。」
放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拋棄。《史記.卷二四.樂書》:「放棄詩書,極意聲色,祖伊所以懼也。」《文明小史》第四○回:「生在地球上就該創立事業,不好放棄義務,總要想法子生利。」
小巫見大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代的思想家莊子曾說過:「小巫師見到大巫師,用拔茅的方式占卜,拔起茅草卻不能判斷吉凶,便把茅草拋棄,不肯請教,這就是為什麼小巫師永遠比不上大巫師的原因了。」莊子的這段話是說人如果遇到比自己更有實力的人,而不向他學習,就會相形見絀,永遠居於人下。到了三國時,文人張紘和陳琳互相欣賞對方的才學,張紘讀到陳琳的作品,馬上寫信稱讚他文筆優美。而陳琳也回信說:「這裡因為會寫文章的人少,所以我的作品才特別受重視。但和你和景興、子布比起來,就像小巫師見到大巫師一樣,根本不能相提並論。」陳琳在這封信裡,用「小巫」來比喻自己,說自己無法和張紘等三位「大巫」相比。後來「小巫見大巫」被用來比喻兩者能力相差甚遠,無...
摒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排除、捨棄。如:「一切陋習,都應摒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