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987.999 ms
共 2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螺旋式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歸納成5~6個即可,而每個法則性概念之形成與發展,將隨年級不同而有不同的規範說明,一則使課程目標之核心科學概念更易達成;二則使課程更具又彈性而不凌亂。就新課程課程結構而言,現行課程結構含有生物世界,物質學與地科學三大領域之內容,為了使目前課程之「概念-方法」組織結構更有效達成課程目標,擬將目前法則性概念加以簡併,科學過程技能之學習作層次性之安排,各年級之核心概念圍繞六項法則性概念逐年發展:(1)物質各具有可辨認的特性。(2)能量有許多形式可互相轉...
|
Bandura自我效能論(self-efficacy_theor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源自我效能這個概念是由社會認知論學者Bandura 於1977年所定義提出,根據心理學的行為學派與認知學派,他提出以自我調適為核心的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 。Bandura認為增強無法引發人類的行為,除非透過認知過程產生期待。換言之,Bandura認為自我效能是個人對於是否能夠達成賦予的特定任務的能力的信念。一個人所具備的自我是一個認知系統,具有一套內在的評估與解釋過程,而這個內在過程形成個人對事物的概念、信念與自我概念。由此發展出來的認知基模會調節個人與外在世界的互動關係,而外...
|
潛在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潛在課程」在教學活動中的效果,其代表人物,如傑克森、德瑞賓等,其中傑克森強調以班級為分析潛在課程的核心單位;新馬克思學派承襲了社會批判理論的論點,重視思想與行動的關係,以及知識形成的社會制約因素,採用衝突、內省和批判的思考模式,透過理性的溝通,來促進教育的改造,其代表人物,如包爾斯、金帝思、艾波等均屬之,因此對於潛在課程的研究特別重視運用分析和辨證的方法,全市學校知識、價值觀念和意識型態的傳遞和轉化的過程,進而達到課程的解放和教育的解放。潛在課程世雄升正式學習課程以外很重要的一環,因為它的影響是隱藏的、無形的、深遠的,...
|
融會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後世尊稱為朱子或朱文公。朱熹治學以居敬窮理為主,為集宋代理學大成者。「理」是朱熹學說的核心,在《朱子語類.卷一.理氣上.太極天地》中,朱熹認為「未有天地之先,畢竟是先有此理」,由理生出陰陽萬物。但是人不是生而了解理,為了窮究此天地之理,朱熹提出「格物致知」,即透過對事物的研究觀察,才能獲得「理」,讀書正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法。當時有人認為朱熹的治學方法太過繁瑣,且天地之理何其龐雜,怎麼可能完全窮盡?於是他們認為應該擺脫這些繁瑣的知識,將一切的法則與行為視為心性的呈現。朱熹對此提出不同的看法,他在〈答姜叔權書〉一文中說到:認為一個學者必須先有紮實的學術基礎後,才能夠舉出一例...
|
德行倫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的潛能都得到全面的開展時,所謂德行,就是個人本有能力的卓越化與良好人際關係的滿全,德行是幸福人生的核心,兒童應該從小就接受道德訓練,對人生的要求作出回應。他認為,只有藉由不斷行善,才能變成有德的人。我們一般談到道德教育,多半是指稱品格教育,追根溯源,實可歸功於亞里斯多德。亞里斯多德和中國儒家一樣都提倡中庸之道,無論是我們的情緒發用或行動表現,都應謹守中庸之道,而過猶不及都不可取。儒家談中庸有一套上通天道的道德形上學基礎,與之不同的是,亞里斯多德卻把中庸當作德行的一種主要性質或特徵,即任何道德的德行都必定展現出不偏不倚的...
|
心心相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禪宗主張不立文字,認為禪理不可言說,而斷際禪師的《傳心法要》就是延續此說。他強調在禪理的實踐中,心就是本體、核心,是眾生本來就具有而永不變易的佛性;禪修的目的在於保住本心,不起妄念,不假外求。他還特別強調實際生活中「心即無心」的道理。在一切行住坐臥中,但求無心,即不起妄念,這就是佛心了。因此修行時,不須透過語言、文字,以己心和佛心相印證,領悟佛的真理,就是「以心印心」了。後來「心心相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也用來比喻彼此心意互通。
|
權變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功管理的關鍵在於對組織內外狀況的充分瞭解和有效的應變策略。權變理論以從系統觀點來考察問題,它的理論核心就是通過組織的各子系統內部和各子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繫,以及組織和它所處的環境之間的聯繫,來確定各種變數的關係類型和結構類型。它強調在管理中要根據組織所處的內外部條件隨機應變,針對不同的具體條件尋求不同的最合適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權變理論指出,組織是一個開放系統,應當進行有機管理,以便滿足和平衡內部需要並適應環境狀況;在不確定和動蕩環境中運營的組織需要有更高程度的內部差異性,同時組織需要適當整合,將這些差異部門維繫起來...
|
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核心、主幹。如:「青年是社會的中堅。」
|
生命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是教育最核心的議題,為豐富與提升人的生命意義與價值,就教育的本質而言,拓展每個人的生命為其最根本的目的,教育最原始的意義即為如此(註1)。目錄1 生命教育的起源2 生命教育的意義3 生命教育的目的4 中英文關鍵字5 參考資料 生命教育的起源生命教育的概念起源於澳洲,1979年澳洲雪梨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Life Education Center, LEC),以健康取向為主,目的是預防藥物濫用、暴力及愛滋病等情形的防治(註1)。但不同於澳州雪梨LEC 成立的背景因素,孫效智認...
|
斐斯塔洛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力是愛,其訓育方法充滿家庭教育溫暖,建立良好師生情誼。八、 直觀(Intuition)是裴氏的思想核心,包涵:知識的直觀、品德的直觀。九、 教學應使學生的頭(智育)、心(德育)、手(體育)三方面均衡發展。資料來源:戴帥(2012)。教育專業科目 。臺北市: 志光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