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90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奔靠。如:「投奔」、「投靠親友」、「走投無路」。《三國演義》第二回:「玄德、關、張三人往代州投劉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鄉民聚居的地方。如:「鄉村」、「農村」。宋.陸游〈遊山西村〉詩:「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事無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喻世明言.卷九.裴晉公義還原配》:「唐璧那一時真個是控天無路,訴地無門,思量:『我直恁時乖運蹇,一事無成!欲待回鄉,有何面目?』」
請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武帝時,南越與漢和親,武帝派終軍出使南越,說服南越王入朝歸順。終軍自己請命,願意接受此任務,必使南越王來朝。典出《漢書.卷六十四下.終軍傳》。後比喻自請從軍。唐.王勃〈滕王閣序〉:「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宋.劉克莊〈水調歌頭.一卷陰符〉詞:「依稀記,曾請纓繫粵,草檄征遼。」
畏首畏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文公十七年》載,在春秋時代晉、楚兩國爭相當諸侯的盟主,有一次晉國大會諸侯,卻不見鄭國來參加,因此懷疑鄭國有二心。鄭國國君於是寫了一封信給晉國國君說:我國雖小,但三年來多次朝見晉君,盡了最大的誠意,但是你們還是懷疑我們的忠誠,那麼只有走上亡國的下場了。現在我國的處境是前頭也怕,後頭也怕。既害怕楚國來攻,又擔心晉國來犯,當我們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就像被獵人追捕的鹿一樣,為了逃命,匆忙之間,無法審慎選擇庇護之所。如果晉國過分威逼,鄭國在窮途末路之餘,即使會走上滅亡的下場,也會用全副兵力抗晉,或倒向楚國。後來「畏首畏尾」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疑慮顧忌,膽小怕事。
狗急跳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狗本是不跳牆的,但被追的無路可走時,也不得不越牆而逃。比喻走投無路時,不顧後果的冒險,只求一條生路。《紅樓夢》第二七回:「今兒我聽了他的短兒,一時人急造反,狗急跳牆,不但生事,而且我還沒趣。」
自告奮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動請求擔負冒險犯難的事。《官場現形記》第五三回:「這饒守原本只有這一個兒子,因為上頭提倡遊學,所以他自告奮勇,情願自備資斧,叫兒子出洋。」《孽海花》第二五回:「海軍必要個有膽識不怕死的人,何太真既然自告奮勇,何妨利用他的朝氣。」
劉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質的劉邦的父母妻子之後,劉邦卻背信偷襲。項羽退到垓下,劉邦用四面楚歌之計瓦解楚軍軍心,最後項羽走投無路,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只好自刎於烏江邊。這場歷時五年(高祖元年(前206年)元月至五年(前202年)十二月)的楚漢戰爭,終以劉邦一統天下,項羽徹底敗亡而自殺告結束。 建立漢朝項羽敗亡後,高祖六年(前202年)正月甲午,劉邦於泛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洛陽(不久遷至長安),定國號為漢,史稱西漢。並立王后呂雉為皇后,立太子劉盈為皇太子。劉邦稱帝後,採取了許多重要措施,例如:分封天下諸侯;減輕賦稅,「與民休息」;凡民以飢餓自賣為...
腹背受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虎相鬥而我們坐收長遠之利,這才是最好的策略。」但是大臣們還是認為:「劉裕如果真的西入函谷關,就會進退無路,腹背受敵,這應當不是他的目的;而且萬一劉裕上岸北侵,姚泓的兵馬絕對不會出函谷關來援助我們,那時我們就糟了。劉裕揚言西行,其實是想北進來偷襲我們。」最後明元帝還是採納大家的意見,派兵阻攔劉裕,結果被打敗,這時才悔恨沒有用崔浩的策略。後來「腹背受敵」被用來形容前、後都受到敵人的攻擊。
天誅地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二刻拍案驚奇》卷九:「龍香姐,小生自那日驚散之後,有一刻不想你姐姐,也叫我天誅地滅!怎奈是這日一去,彼此分散,無路可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