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1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米食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念愛國詩人屈原又可祭拜祖先。中元節的桃形紅龜粿、竽粿巧、鹼粽、油飯等,都是祭拜諸鬼神及普渡眾生的必備祭品。中秋節的嘛糬,含有祈求人生的圓滿光輝。冬至是「歲」首,湯圓象徵添新歲、祈福與團圓。臘月則以臘八粥、八寶飯甜甜灶王爺嘴巴,以求來年四季平安、好豐收。因此,米食在我國不僅代表飲食的涵意,更象徵中華文化的傳承。 二、米食營養與人體健康有一句俗話「人是鐵,飯是鋼」,道盡了米飯營養和強身的價值。根據營養專家表示,米的營養完整且均衡,含有約73~77%醣質(即澱粉),是供給人體熱量的最大來源,其次為蛋白質約7%,脂質約1.5~2...
滔滔不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滔滔不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滔滔不絕」原作「滔滔不竭」。〈積善舞〉是漢代天子祭祀神明祖先,所演奏的宗廟樂舞歌辭,後來為宋代郭茂倩收錄於《樂府詩集》中。歌辭的內容大概如下:祭祀的獻禮是如此的芳香美好,而祖先遺德也是如此的光顯耀眼。以蛇為祭品,稟告赤帝神農氏,並用龜殼來占卜,希望得到「大橫」這個卜兆。期盼來年祖先神靈能夠廣施恩澤,使萬事齊備,國家繁榮,政通人和。敲打演奏樂器來侍奉您,且以滿溢的美酒,和燒烤烹煮過的美食,作為祭祀的供品。用歌曲、舞蹈來歡迎,並祈求神靈降福,像奔流不停的大水,連續不斷,永遠不竭。文獻原來用「滔滔不竭」,竭是盡的意思。後來演變成「滔滔不絕」,絕是中斷的意...
樽俎折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至聖先師」。 (3) 尊俎: 古代盛酒食的器具,泛指宴飲、宴席。俎,音ㄗㄨˇ,古代祭祀時,用來盛祭品的禮器。 (4) 折衝:打退敵人攻城的戰車。指拒敵取勝。 (5) 晏子:晏嬰(?∼西元前500),字仲,春秋齊人。歷事靈公、莊公,相齊景公。尚儉力行,為當時名臣。諡平,史稱為「晏平仲」,後人稱為「晏子」。 (6) 與:音ㄩˋ,參與。〔參考資料〕 《戰國策.齊策五》蘇秦說齊閔王曰:「臣之所聞,攻戰之道非師者,雖有百萬之軍,比之堂上;雖有闔閭、吳起之將,禽之戶內;千丈之城,拔之尊俎之間;百尺之衝,折之衽席之上,故鍾鼓竽瑟之音不絕,地可廣而欲可成;和樂倡優侏儒之笑不之,諸侯可同日而致也。……...
西拉雅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注意路況、行車平安。(註一) 阿立祖阿立祖為西拉雅族人對祖靈的稱呼。檳榔則是祭拜阿立祖絕對不可少的祭品。(註一) 尪姨尪姨是西拉雅族的巫師,可以透過手持著的尪姨拐施展無邊的法力。尪姨拐是藤編製的拐杖,是阿立祖的象徵,代表著無上的權力,也蘊藏著無限的法力。(註一) 新港文書在荷屬東印度公司統治台灣期間,荷蘭籍註台傳教是為了傳教及協助推行殖民政務,便利用拉丁字母編定西拉雅語文字,稱為新港語,以之作為學校的教學語言。而西拉雅族等原住民與漢人訂定有關土地方面的契約文書,稱為「番仔契」,或稱為「新港文書」。(註二) 關鍵字中文關...
斗酒隻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時人橋玄和曹操是好朋友,橋玄曾向曹操開玩笑說:他死後曹操若經過他墳前,必須用一隻雞一斗酒祭拜,不然定教曹操肚子痛。見《後漢書.卷五一.橋玄傳》。後以斗酒隻雞指微薄的祭品或進獻物。宋.蘇軾〈祭刁景純墓文〉:「斗酒隻雞,聊寫我哀。」也作「隻雞斗酒」。
滔滔不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滔滔不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滔滔不絕」原作「滔滔不竭」。〈積善舞〉是漢代天子祭祀神明祖先,所演奏的宗廟樂舞歌辭,後來為宋代郭茂倩收錄於《樂府詩集》中。歌辭的內容大概如下:祭祀的獻禮是如此的芳香美好,而祖先遺德也是如此的光顯耀眼。以蛇為祭品,稟告赤帝神農氏,並用龜殼來占卜,希望得到「大橫」這個卜兆。期盼來年祖先神靈能夠廣施恩澤,使萬事齊備,國家繁榮,政通人和。敲打演奏樂器來侍奉您,且以滿溢的美酒,和燒烤烹煮過的美食,作為祭祀的供品。用歌曲、舞蹈來歡迎,並祈求神靈降福,像奔流不停的大水,連續不斷,永遠不竭。文獻原來用「滔滔不竭」,竭是盡的意思。後來演變成「滔滔不絕」,絕是中斷的意...
糊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場合,在盂蘭盆會著名儀式「放水燈」裡,信徒在結束遶境後,會到溪邊或海口施放水燈,通知各方亡魂前來享用祭品,一盞盞火光從白紙中透出,壯觀的場面中,也透露出子孫對祖先的祝福之情。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佛教的盂蘭盆節,起源自「目蓮救母」的故事。根據《盂蘭盆經》記載,某日佛陀的弟子目蓮神遊地獄,發現自己的母親因為對僧人不敬,在地獄受餓鬼之苦,自己卻救不了母親。悲傷的目蓮請示佛陀,佛陀指示目蓮集眾僧之力,在七月十五日準備飯食、百味五果、盥洗用具與香油等物品,置於盆中,可使父母脫離苦難、獲得福報。(註1)之後民間也開始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
餼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當作祭品的生羊。《論語.八佾》:「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焄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祭品所散發出來的香臭之氣。《禮記.祭義》:「其氣發揚于上,為昭明、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宋.范成大〈除夜感懷〉詩:「焄蒿奉祠事,苦淚落酒巵。」
奠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致送死者家屬的金錢,用以代替祭品。也作「奠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