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7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青出於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代大哲學家荀子寫了一篇〈勸學〉的文章來鼓勵大家多學習。學習有什麼好處呢?就像靛青是從蓼藍提煉出來,但是顏色比蓼藍還要青;冰是水結凍而成,但是溫度比水還要低。學習就像這種提煉和結凍的效果一樣。我們把一根直挺挺的木條用輮的工夫,慢慢使它彎曲,製成車輪。等它彎曲合乎規矩後,就是經過日晒乾枯也不會再恢復原狀了。這種輮的工夫也是學習。所以木頭要劃得直,得靠繩墨;金屬要磨銳,得靠礪石。君子就是要接受繩墨般的約束,礪石般的磨鍊,假如能廣泛地去學習,而且能時時反省自己,那就不會有什麼過錯了。後來就從荀子這段話中演變成「青出於藍」這句成語,原來是用來比喻學習的效果,後多用來比喻學生表現較老師出色,晚輩成就...
美不勝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不勝收」指美麗事物太多了,無法盡收眼底。可以用來形容風景、書畫、藝術創作等。例如袁枚的《隨園詩話》記載了一件事:袁枚是清代著名文人,有一次經過前禮部侍郎齊召南的家鄉,當時齊召南已經過世,他的兄弟請袁枚到家裡作客,拿出齊召南生前的作品,請袁枚幫忙寫序。於是袁枚利用半天的時間翻閱摘錄,看到內容的繁富真是美極了,實在無法一一收錄。文中就用了「美不勝收」來表達齊召南的作品又多又好,很難選擇。
恍然大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忽然完全明白。[例]經過老師一番懇談之後,他才恍然大悟:原來過去父母的管教都是出於關愛。
驚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概說2 發音3 夾鐘之音4 性質5 驚蟄神6 與「驚蟄」有關的俗諺7 關鍵字8 參考文獻 概說陽曆約在三月(農曆二月),以動物生態命名,意指石縫或土裡的動物昆蟲因春雷而驚醒。經過中國古代天文學家依太陽投射於晷針上影子的消長,及觀察氣象的變化,歷經經年累月、長久的精密推算,制定了二十四節氣。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中第三個節氣為「驚蟄」。 發音在元宵燈謎中有題「蜘蛛爬竹竿」,謎底是「驚蟄」,理由為蜘蛛沿著竹竿事必直走,因此事「走直」,而「驚蟄」的台語發音恰如「走直」的台語發音一樣,因此得題。 夾鐘之音中國古代用八卦中十二辟...
道聽塗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路上聽到一些沒有根據的話,不加求證就又在路途中說給其他的人聽。語本《論語.陽貨》:「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後泛指沒有經過證實、缺乏根據的話。《漢書.卷三○.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也作「道路風聞」。
退避三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晉惠公。晉惠公害怕重耳會回國謀奪君位,於是派人暗殺重耳。此時重耳則是在國外繼續著流亡的日子,其間經過許多國家,但大部分國家的君王對他都不怎麼禮遇。最後到了楚國,楚成王以酒宴盛情款待,並且問說:「將來你如果回到晉國當上國君,將要如何報答我呢?」重耳說:「奴僕和玉帛,楚國本來就有;珍禽異獸的羽毛皮革,則是楚國的特產。這些東西您多得是,我實在是不知該怎麼回報您!」楚成王說:「雖然如此,還是說說可以報答我的方式吧!」重耳於是回答說:「假使托您的福,讓我得以回到晉國,萬一將來晉、楚之間發生戰爭,雙方軍隊相遇於中原,那我一定會要我的軍隊向後撤退九十里,來報答您的恩惠。如果這樣還不能得到您的諒解,楚軍仍...
胸有成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同(西元1018∼1079),字與可,北宋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縣東)人。擅長詩文書畫,以畫竹及山水聞名。和蘇軾是表兄弟,也是感情深厚的好朋友。宋神宗元豐二年七月七日,蘇軾曝晒書畫時,找到了文與可贈送給他的〈篔簹谷偃竹圖〉。因為當時文與可已經過世,睹物思人,於是以此畫為篇名,寫下〈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文中敘述文與可畫竹的理論和對文與可的懷念。文與可十分喜愛竹子,所以在窗前種了一大片竹子,無論晴雨寒暑,都仔細觀察竹子的生長情形和姿態變化。文與可曾告訴蘇軾說:「畫竹之前,胸中必須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然後心手相應,如此才能將竹子生動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段文字成為古代重要的繪畫理論。後來「胸...
比比皆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俯拾即是,觸目皆是反義:屈指可數,絕無僅有,寥寥無幾辨似: 「比比皆是」及「觸目皆是」都有到處都是的意思。 「比比皆是」適用範圍較廣;「觸目皆是」強調放眼所見。 比比皆是 觸目皆是 辨似例句 ○ ㄨ 像他這種擅長電腦打字的人才~,有什麼好驕傲的? ㄨ ○ 經過戰爭的洗禮後,整座城陷入一片死寂,斷垣殘壁的景象~,令人不勝唏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經歷、經過。[例]拾級
精益求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注時,也針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兩句話加以注解:「精製骨、角、玉、石之器,已經很精緻漂亮,再經過切、磋、琢、磨等方法加工修飾,就更精美了。」這正是「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力求精進的精神。後來「精益求精」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達好還要更好的意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