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17.6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絡繹不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致反畔,皆徵下獄死,以鴈門太守龐奮行度遼將軍。逢侯於塞外分為二部,自領右部屯涿邪山下。左部屯朔方西北,相去數百里。八年冬,左部胡自相疑畔,還入朔方塞,龐奮迎受慰納之。其勝兵四千人,弱小萬餘口悉降,以分處北邊諸郡。南單于以其右溫禺犢王烏居戰始與安國同謀,欲考問之。烏居戰將數千人遂復反畔,出塞外山谷閒,為吏民害。秋,龐奮、馮柱與諸郡兵擊烏居戰,其眾降,於是徙烏居戰眾及諸還降者二萬餘人於安定、北地。馮柱還,遷將作大匠。逢侯部眾飢窮,又為鮮卑所擊,無所歸,竄逃入塞者駱驛不絕。
夜郎自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至孺子嬰,以長安為都。 (3) 孰:誰,哪個。 (4) 夜郎侯:漢朝時西南邊境,地約當在今貴州省西北部附近一個小國的國王。 (5) 盛言:極力稱說。 (6) 足事親附:值得從事與之親善而使其歸附。 (7) 注意:關注、留意。〔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書.卷九五.西南夷兩粵朝鮮傳.西南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地名。戰國時齊邑,漢置蓋縣,北齊廢。故城約位於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沂水縣西北
從善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申驪:春秋時楚國大夫,生卒年不詳。驪,音ㄌ|ˊ 。 (6) 沈:春秋時國名,地約在今安徽省阜陽市西北。 (7) 揖初:春秋時沈國國君,生卒年不詳。 (8) 知、范、韓:指知莊子、范文子、韓獻子三人。 ◎2《左傳.昭公十三年》對曰:「齊桓,衛姬之子也,有寵於僖;有鮑叔牙、賓須無、隰朋以為輔佐;有莒、衛以為外主;有國、高以為內主。從善如流,下善齊肅,不藏賄,不從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厭。是以有國,不亦宜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設置、安置。《隋書.卷四十.宇文愷傳》:「下施輪軸,推移倏忽有若神功。」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九下.滇遊日記十一》:「水分兩派來,一東南,一西北,俱成懸流,橋不復能施。」
投筆從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今陝西省咸陽縣東二十里。 (3) 徐令:徐縣縣令,班彪之官職。徐,指臨淮郡徐縣,約在今安徽省盱眙縣西北八十里。 (4) 彪:班彪(西元3∼54),字叔皮,東漢扶風安陵人。才高好著述,繼司馬遷《史記》作西漢史六十五篇,未完而歿,後由子班固及女班昭繼續完成,即今《漢書》。 (5) 輟業:指停止抄書工作。 (6) 傅介子:生卒不詳。西漢北地義渠道人。昭帝時出使大宛,降服樓蘭、龜茲。因誅匈奴使者,還拜中郎。後又斬樓蘭王,被封為義陽侯。 (7) 張騫:?∼西元前114,字子文,西漢漢中成固人。武帝時以軍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將,出使烏孫,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打通與西北諸國的交通,使...
日薄西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靡,碎屑。 (2) 汩羅:汩羅江,為汩水、羅水合注而成。二水在湖南省湘陰縣東北會合,乃稱汩羅江,西北流入湘水。戰國時屈原於此投江而死。汩,音ㄇ|ˋ。 (3) 扶桑:古代相傳東海外的神木,是日出的地方。 (4) 總轡:結轡,已打結的韁繩。轡,音ㄆㄟˋ,控制牛馬等牲口的韁繩。 (5) 鸞皇:鸞與凰,皆為古代的神鳥。鸞,音ㄌㄨㄢˊ。 (6) 飛廉:神話傳說中的風神。 (7) 雲師:神話傳說中的雲神。
紙上談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時趙國。戰國時七雄之一。約統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 (3) 長平:地約當今山西省高平縣西北。 (4) 趙奢:戰國時趙國人,生卒年不詳。秦伐韓時,韓請救於趙,趙以為將,大破秦軍,號馬服君。 (5) 藺相如:戰國時趙國人,生卒年不詳。趙惠王時,秦昭襄王欲以十五城池,易換趙國的和氏璧,相如懷璧前往,見秦王無償城的誠意,乃完璧歸趙。後來在秦、趙澠池之會,智辯秦王,使趙王免於屈辱,遂封為上卿。 (6) 病篤:病勢沉重。 (7) 廉頗:戰國時趙國人,生卒不詳。為趙之名將,屢敗齊、魏等國。長平之戰,堅壁自守,秦懼不敢加兵,後趙王受秦反間計,以趙括代之,趙遂大敗。 (8) 固壁不戰:堅...
倚馬可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典故或見於《魏志》。 (2) 桓宣武:桓溫(西元312∼373),字元子,東晉龍亢(今安徽省壤遠縣西北)人。初拜駙馬都尉,定蜀,攻前秦,因破姚襄有功,官至大司馬,與前燕慕容垂戰於枋頭,大敗而還。後廢廢帝,立簡文帝,陰謀篡奪,威勢顯赫,未果而卒。諡宣武侯。 (3) 袁虎:袁宏(西元328∼376),字彥伯,東晉陽夏(今河南省太康)人。有逸才,為桓溫記室,太元初,官東陽太守。有《後漢紀》、《竹林名士傳》等。 (4) 會須:恰逢需要。 (5) 露布文:古代不封口的文書,可用於上書、告示、征討檄文、軍隊捷報等。 (6) 輟筆:停筆。輟,音 ㄔㄨㄛˋ。 (7) 俄:須臾、片刻,音ㄜˊ。〔參考...
一毛不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戰國時楊朱所倡的為我、貴己學說。語本《孟子.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後用以譏諷人極端吝嗇、自私。《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都像你這一毛不拔,我們喝西北風!」《文明小史》第五五回:「王明耀是一毛不拔的,也混在裡面,白吃白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