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賠了夫人又折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例句4 近義 解釋 比喻沒得到好處,還受到二次損失。 出處 三國演義五十五回記載:周瑜向孫權獻計,假借要將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吳蜀聯姻聯盟以共同對付曹操,等劉備到了東吳後,再把他押為人質,向蜀漢回荊州。諸葛亮發現周瑜計謀,他幫助劉備到東吳娶親後再逃回成都,周瑜氣不過帶兵打來,卻被諸葛亮的伏兵打敗,後來蜀國士兵笑說:「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例句 籃球比賽時,阿皓撞人犯規後又辱罵裁判,結果得了個「五犯畢業」,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償失啊。 近義 偷雞不著蝕把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處斷、定罪。如:「連坐」、「坐死」。《韓非子.定法》:「公孫鞅之治秦也,設告相坐而責其實。」《隋書.卷八三.西域傳.吐谷渾傳》:「殺人及盜馬者死,餘坐則徵物以罪。」
惴惴不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奄息,走到將活埋自己的墓穴之前,禁不住恐懼而全身戰慄。蒼天啊蒼天,為什麼要殺害這樣的好人啊?若能救他的性命,我願代他死百回。其中「惴惴」是形容恐懼的樣子。典源又見《詩經.小雅.小宛》,此詩內容是在諷刺周幽王的無才無德,並勸誡自己兄弟在亂世中要潛跡以避禍。其中「惴惴小心,如臨于谷」則是表述在深谷之前,謹慎恐懼的樣子。後來「惴惴不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因恐懼擔憂而心神不安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背棄、違背。如:「辜負」、「忘恩負義」。唐.李白〈白頭吟〉:「古來得意不相負,祗今惟見青陵臺。」《喻世明言.卷八.吳保安棄家友》:「今彼在生死之際,以性命托我,我何忍負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他。如:「彼等」、「彼輩」、「知己知彼」。《史記.卷六二.管晏傳》:「方吾在縲紲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悟而我,是知己。」唐.韓愈〈師說〉:「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虎頭蛇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虎頭蛇尾」是指虎頭形大,蛇尾體小。就是做事情起初聲勢浩大,後來卻無聲息而馬馬虎虎的意思。元代康進之所著的《李逵負荊》這齣戲劇,內容是寫梁山泊好漢李逵,誤會宋江和魯智深強搶酒店老闆的女兒,經過酒店老闆的指認,知道自己弄錯了,就負荊上山請罪,並且捉到兩個冒名作歹的惡人,將功罪。典源這裡節錄的內容是寫李逵回到山上,怒氣沖沖的向宋江、魯智深質問的情節。他罵道:「你們的行為卑鄙,心腸狠毒,做的時候聲勢浩大,人盡皆知,現在卻不敢承認,虎頭蛇尾。不是我事外再生事端,也不是找你們麻煩,誰要你們強奪別人的女兒事情被我知道了。」後來「虎頭蛇尾」可能就是出自此處,被用來比喻做事有始無終。或亦用來比喻文章開始寫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能夠。如:「你可以走了。」《詩經.秦風.黃鳥》:「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兮,人百其身。」漢.王充《論衡.率性》:「人之性,善可變為惡,惡可變為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過失。如:「將功罪」、「戴罪立功」。《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緹縈救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文帝時,太倉令淳于意因罪要受肉刑,詔命解送長安。緹縈隨父至長安,並上書給漢文帝,願賣身為官婢以父罪,文帝憐憫他,便下令廢除了肉刑,並赦免了淳于意。見《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
一擲千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何景福《鐵牛翁遺稿.花時苦雨》:「雲間踆鳥如可,一擲千金詎容嗇?長鬚沽酒出門去,陌上泥深幾沒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