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眼突吻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oryphaenoides microps (Smith & Radcliffe, 1912)
頭部中大,佈滿弱棘小鱗,口小,頦部有一細小之鬚,吻部短,其尖端部短,具有特化之棘鱗,突起形成一小節結眼徑小約佔頭長17%。前鰓蓋部骨嵴圓突,第一鰓弓有一黑色皮褶與鰓裂完全密合;第一背鰭有一甚長之鰭條,其長度大於頭長的2倍。體被中小型櫛鱗,棘刺細長而尖,略呈平行排列。體色為淺棕色,各鰭邊緣均有漸層之黑色暗邊,為大型鼠尾鱈,可成長至55公分。
中國東海,日本南方,台灣。
深海底棲性魚類,生活在250~790公尺深,水溫5~7℃的水域,棲息在混濁的泥砂底質上,肉食往,以小型蝦蟹為食。
大型個體可食用,體型較小個體,則均以下雜魚處理,數量多,常見於深海底拖網漁獲物中。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鱈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鼠尾鱈科(Family Macrouridae),Grenadiers,Rattails
|
膨趾膜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ymenogadus kuronumai (Kamohara, 1938)
體型延長呈圓錐狀,頭部稍平扁,頭骨薄而易碎,口大,下位,頦部有一甚短之鬚,吻部短而尖銳,吻端有3個板狀的突起。第一背鰭之硬軟條平滑,兩背鰭間距甚寬,腹鰭有一延長鰭條,末端膨大,故稱為「膨趾」膜首鱈。體被大而薄之強棘鱗,極易脫落,發光器發達,由肛門前方一直伸展到胸鰭基部前方,兩端各含1晶體。魚體為灰白色,體下半部銀色,腹部有黑色斑點,屬於小型鼠尾鱈,一般常見約10餘公分左右。
日本南方、中國東海、台灣東北海域。
深海底棲性魚類,生活於水深350~550公尺之間的水域,棲地為泥沙底質的海域,以小型底棲性魚類及甲殼類為主食,有群聚性,快速游動的種類,生殖季為每年1~3月,數量不多。
無經濟價值,本省漁民以底拖網拖獲後均將其棄置為下雜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鱈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鼠尾鱈科(Family Macrouridae),Grenadiers,Rattails
|
潘氏似鱈鼬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稍細長,側扁。前鼻孔和上唇距離非常接近。無鬚。眼大,吻長稍大於或等於眼徑。口大,上頜達眼後方;主上頜骨的末端不膨大。鰓蓋骨的後方有一尖棘,有時會被皮膚覆蓋。體被圓鱗;頭部完全無鱗,無側線。背、臀鰭很長,但不與尾鰭相連。背鰭鰭條數78-91;臀鰭鰭條數 58-69;尾鰭鰭條數 12。體褐色,鰭透明而具橘色光澤。
|
長鬚凹腹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Ventrifossa longibarbata (Okamura, 1982)
體型延長,側扁,頭部中大型,口大,下位,頦部有一長鬚;上、下頜齒為錐狀,多列排成寬齒帶。鰓條骨7根,體被小型櫛鱗,鱗片上佈滿向後突起之三角形弱棘。肛門離臀鰭稍遠,發光器短小位於兩腹鰭基底之間,約略分為兩部分,前端為黑色小圓斑,後端為黑色裸露之無發光區域,其上有肛門及尿殖孔。體色為銀灰色,胸鰭及腹鰭黑色,第一背鰭上有一不明顯之黑色斑紋,屬中型鼠尾鱈,可成長至30公分左右。
日本九州、台灣東北部。
分布於水深350~700公尺水域,深海底棲性,肉食性魚類,以小型蝦蟹為主食。
漁民常以底拖網捕獲,數量多,為常見的種類,無經濟價值,多作為下雜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鱈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鼠尾鱈科(Family Macrouridae),Grenadiers,Rattails
|
岸上氏腔吻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側扁,尾長如帶,愈往後愈尖細。頭部腹面光滑無鱗。吻部較鈍短,吻端有一小型的三角狀棘突。眼窩極大。口小;齒為錐狀,六列排成寬齒帶;體被櫛鱗,鱗片上之小棘平行排列,大小約略一致。發光器中長,由肛門起向前延伸止於兩腹鰭基底之間。體色為淺棕色,腹部白色;胸鰭基底之上後方有一大而明顯的圓型黑斑,小型個體會於死亡後消褪。
|
喬丹氏短稚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側扁,向後漸細小。頭較小,吻亦較短而鈍。眼較小,上側位。下頜無鬚。體被圓鱗,易脫落。第一背鰭7-8軟條,第二背鰭66-68軟條;臀鰭64-66軟條;第二背鰭起點約略同時臀鰭起點;腹鰭外側具2絲狀延長軟條,約與頭長等長或稍長。腹面正中的發光器為一小黑點,至肛門距離比距腹鰭基底為近。體褐色,腹面黑色或藍黑色。
|
胸斑腔吻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elorinchus kishnouyei (Jordan & Snyder, 1900)
頭部腹面光滑無鱗,眼窩極大,口小,吻部較鈍短,吻端有一小型的三角狀棘突。齒為錐狀,6列排成寬齒帶;胸鰭基底之上後方有一大而明顯的圓型黑斑;體被櫛鱗,鱗片上之小棘平行排列,大小約略一致。發光器中長,由肛門起向前延伸止於兩腹鰭基底之間。體色為淺棕色,腹部白色,小型個體胸部的黑色圓斑會於死亡後消褪。
南日本太平洋側,中國南海、台灣。
棲息於水深250~450公尺的水域,生活在混濁的泥沙底質上,幾乎是以多毛類為食,偶而在胃中發現甲殼類,生殖季在2~4月。
棲息於400公尺左右的個體較大型,體長達30公分,軀幹部分可食,捕獲數量甚多,漁民常於海上作業時,在漁船上充當午餐,小型個體則作為下雜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鱈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鼠尾鱈科(Family Macrouridae),Grenadiers,Rattails
|
粗尾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rachonurus villosus (Günther, 1877)
體為圓錐形,頭及體稍低平,吻短而鈍圓,口亞端位,頦部有1短鬚。上、下頜齒小而尖,數列排成狹窄的齒帶。鰓條骨7根,鰓條骨膜被鱗。第一背鰭之硬軟條細弱而光滑,第二背鰭與臀鰭之基底的鱗片較肥大;腹鰭小,起於胸鰭基底後;體被菱形櫛鱗,棘細長而硬,排列不緊密。發光器粗短,位於腹鰭與臀鰭間;肛門與泄殖孔被一圈光滑無鱗的黑皮包圍。體灰褐色,口腔鰓膜與發光器為黑色。屬大型鼠尾鱈,可成長至65公分。
中國東海、日本南方、及菲律賓。
深海底棲性,生活於850~1,170公尺,水溫3~5℃的水層,棲息地為泥砂底質的海域,以頭足類甲殼類及小型底棲性魚類為主食。
體型雖大,但無人食用,無經濟價值。數量稀少,是罕見的種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鱈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鼠尾鱈科(Family Macrouridae),Grenadiers,Rattails
|
紋喉膜首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ymenocephalus striatissimus (Jordan & Gilbert, 1904)
尾部極細長,頭大,側扁且高,其上覆有一甚薄透明膜,頭骨薄而易碎,鰓蓋骨呈多角型之殼狀;口大,下位,頰部有一短鬚;吻部短而圓鈍,鰓膜在喉峽部游離,喉部有橫紋,故稱「紋喉」膜首鱈。體被大型棘鱗,薄而易脫落。發光器發達甚細長,由肛門前一直延伸到胸部,兩末端稍突起各含1晶體。魚體新鮮時為黃白色,體側有1條銀色縱帶,腹部暗色,上有多條橫紋,是小型的鼠尾鱈,體長一般約15公分左右。
日本南方,中國東海及南海,台灣。
生活於300~570公尺之中層水域,以甲殼類及小型燈籠魚為主食,數量甚多,有群聚習性,由耳石形狀判斷其為快速游動的種類,發光器極為發達,可提高群聚與繁殖的機率,繁殖季節為春季。
無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鱈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鼠尾鱈科(Family Macrouridae),Grenadiers,Rattails
|
平棘腔吻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elorinchus parallelus (Günther, 1877)
體呈頭大尾小之延長狀,軀幹部分為圓錐形,愈向後愈尖細;頭部腹面完全被鱗,眼大呈長橢圓形,口小,下位可突出,吻長而尖,吻端有一硬棘。齒為錐狀,數列排成齒帶。體被大而薄的櫛鱗,鱗片上之棘刺甚強,排列成平行狀,約4~6列,中央一列的棘刺擴大成三角形狀。腹部之發光器短小,位於肛門前方之黑色區域。體為淡棕色。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海域,包括日本南方,中國東海、東沙群島、菲律賓、澳洲、紐西蘭。
棲息於水深650~990公尺深的水域,深海底棲性,在泥砂底質之海床上覓食小型蝦蟹。
無經濟價值,漁民以拖網捕獲後多棄置為下雜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鱈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鼠尾鱈科(Family Macrouridae),Grenadiers,Rattails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