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條鰭亞綱。產於寒冷的深海,體長三尺餘。口大,鱗細,下頜有一觸鬚。肉白似雪,肝含脂量高,可製魚肝油。也稱為「鰵魚」。
(山鯰魚、花鯰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ota lota(Linnaeus, 1758)
體延長,圓錐狀。頭平扁。眼小。口前位,上頜較下頜長。上下頜和鋤骨均具絨毛細齒,腭骨無齒。有頦鬚。背鰭2個,第一背鰭短小;第二背鰭和臀鰭均延長,與尾鰭不相連;腹鰭喉位。體被埋於皮膚下的小圓鱗。體背及體側為黃褐或灰褐色,腹面灰白,體側另有不規則的白色雲斑。最大體長可達43~59公分左右。
北緯45度以北的河、湖、水域。
為本科中唯一的純淡水魚類,為典型冷水性魚類,棲息於江河或湖泊水域較深的地方,喜水質清澈,底質以沙礫為主的水域。夏天水溫高,活動降低,冬季進行生殖回游。夜行性。以捕食小魚、甲殼類及兩棲類為主。
本種肝臟肥大,含脂量高,為美味佳食,且可提製魚肝油,經濟價值高。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科(Family Gadidae),Cod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常見的食用魚。產於寒冷的深海,口大而鱗細,肉白似雪。肉質細嫩,食用時,清蒸、煎炸皆宜。如:「魚羹」、「清蒸魚」、「鐵板魚」。參見「」條。
藍尖尾無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acruronus novaegealandiae (Hecter, 1871)
體延長而側扁,尾部細長而尖。上下頜具中等犬齒,最長的牙齒不超過眼徑的1/4。鰓耙27~30。第一背鰭基底短且完全為軟條而無硬棘;第二背鰭與臀鰭基底等長,其末端皆與尾鰭相連。體側上部呈淡藍色,下部則為銀白色。最大體長可達1.4公尺。
主要分布於西南太平洋水域。
中、深層水域魚類,棲息深度很廣,從5~900公尺深均有分布,稚魚甚至棲息於河口區及港灣內,一般棲息深度約在200~800公尺間。以魚類、烏賊及甲殼類為食。產卵季節在7~9月間。
此魚是澳洲、紐西蘭的重要漁獲,年產量可達20萬噸以上。魚肉質鮮美,多種煮法皆宜。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尖尾無鬚科(Family Macruronidae),Southern Hakes
歐洲無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erluccius merluccius (Linnaeus, 1758)
體呈細紡錘形。第一背鰭鰭條數8~11;第二背鰭35~40;臀鰭36~40。總鰓耙數8~12,其中下枝鰓耙數為7~9。體呈藍灰色,腹部色淡,甚至為白色;嘴緣及鰓被架膜緣為黑色。一般體長在30~70公分,最大體長可達120公分。
北大西洋東部水域、地中海及黑海等區域。
中、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100~300公尺間,一般喜棲息於大陸棚坡。有明顯的晝夜垂直移動現象,即白天至底層活動,夜晚則至中層水域覓食,以小魚為主食。
是東北大西洋及地中海沿岸國家重要的漁獲物之一。肉質細而鮮美,適合各種食法。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無鬚科(Family Merluccidae),Merluccid Hakes
多棘腔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頭底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athygadus antrodes (Jordan & Gilbert, 1904)
孔頭底尾的頭部很寬大厚實,位於頭頂之眼眶間隔大(約大於眼徑之1.5倍),口極大,端位無頦鬚。齒為珠粒狀,多列成齒帶。下頜有一排倒U型的大型鱗列;喉部彎曲;鰓耙細長狀。兩個背鰭之距離甚短,幾乎相併連,第二背鰭比臀鰭高;無發光器;肛門位置緊臨臀鰭起點。體被大型圓鱗,極易脫落,魚體全為深棕色,無任何斑紋,本科魚類體型中屬中大型,最大體長可達60公分。
目前僅發現其分布於日本南方,中國東海及台灣東北部等西北太平洋海域。
孔頭底尾生活在深度600~1,200公尺,水溫3~4℃的深層水域。深海底棲習性,肉食性魚類,以磷蝦為主食,耳石形狀顯示出其為游動緩慢的類形。
罕見的種類,雖可食用,但數量極少,經濟價值低。漁民以拖網漁獲後,多充當下雜魚,打碎後作為養殖魚類的餌料。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鼠尾科(Family Macrouridae),Grenadiers,Rattails
斯氏腔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elorinchus smithi (Gilbert & Hubbs, 1920)
頭部大,佈滿特化之強棘鱗;眼睛很大,眼眶下緣有一排特化之強棘鱗,吻長而尖突,吻端有一尖銳的硬棘,吻部腹面佈滿鱗片。口小,下位可突出,頦部有1根短小的鬚。兩頜具錐狀齒數列排成帶狀,體被之櫛鱗具有排列成輻射狀的強棘刺。發光器短呈黑色桿狀與肛門口貼近。魚體全為棕色,腹部顏色略淡。
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包括日本南方、中國東海及灣東北部。
分布於300~610公尺深,水溫6~12℃的深海區,深海底棲性,棲息於泥砂底質的海床上,以多毛類等足類及一些底棲性的小魚為食。繁殖期為初春,成魚會游至較淺海域產卵。
本種常與日本腔吻一起被捕獲,可能兩者之棲息環境很接近,大型個體可食用,小型個體則作為下雜魚,供作養殖魚類的餌料。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鼠尾科(Family Macrouridae),Grenadiers,Rattails
滑軟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elacocephalus laevis (Lowe, 1843)
頭部寬大肥厚,質感滑軟腫脹,所以被稱為「滑軟首」,軀幹粗壯,尾部細長,從魚體側面觀,顯得「頭重尾輕」,吻短呈錐狀,口大,下位,有一短頦鬚,齒為犬齒,上頜齒2列,外列擴大,下領齒則為1列。鰓條骨7根,其上被鱗。第一背鰭之硬軟條光滑無鋸齒。體被小型櫛鱗,鱗片上佈滿多列之細長棘刺。腹部發光器發達,分為前後兩部分,前為彎月型之凹窩,後為圓型,與肛門之間有一深溝相連。體型屬於大型鼠尾,可成長至60公分。
廣泛分布於大西洋,印度洋,台灣,中國東海。
生活於200~1,000公尺,水溫7~12℃的水域中,棲息於混濁泥沙底質上,以小型魚類及蝦蟹為食。繁殖季為初春。
北大西洋的古代漁夫會利用大型個體腹部發光器的分泌物,來當作捕捉魚的誘餌。除此,無經濟價值,通常作為下雜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鼠尾科(Family Macrouridae),Grenadiers,Rattails
帶斑腔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elorinchus cinguletus (Gilbert & Rlubbs, 1920)
頭部中大其腹面裸露無鱗,吻長而尖,頦下有一短鬚。第一背鰭有一延長呈絲狀之鰭條,第二背鰭與臀鰭之鰭條等高。鱗片上的棘刺小,多且密,約略排列成平行狀。發光器長,伸達兩腹鰭基底中央,只有一發光腺。體為淡褐色,由眼後方延伸出2條暗色條紋,體側則有不規則之暗色鞍狀斑。
日本南方、中國東海、台灣東北部及南部。
分布於水深200~400公尺之中層水域,底棲肉食性魚類,以小型蝦蟹為主食。
常見的種類,體型小、數量頗多,無經濟價值,漁民以底拖網捕獲後,多棄置為下雜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鼠尾科(Family Macrouridae),Grenadiers,Rattails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