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北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rctogadus glacialis (Peter, 1874)
頦鬚缺如或退化。眼大,眼徑略等長於吻長。腭骨齒強硬。第一背鰭l0~13軟條;第二背鰭16~21;第三背鰭20~25;第一臀鰭19~24;第二臀鰭19~26。脊椎骨數58~61。鰓鰭數28~34。體呈暗色;體背黑褐色;腹部稍淡色;各鰭皆為黑色。
北緯70度以上,格陵蘭島東側的沿岸。最大體長可達41公分,一般在25~30公分左右。
大洋性魚類,三月時會出現在浮冰下方,水深10~25公尺處活動。群居性,且當是一大群的出現。洄游路徑及繁殖則尚不清楚。以大部分是可生活在更北緯地區,且水溫在0℃以下的極寒冷水域之科魚類─北(Boreogadus saida),及在浮冰下層活動的異腳類動物為食。
是北極圈內鰻魚的漁獲之一,適合各種食法。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科(Family Gadidae),Cods
鬚底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athygadus garretti (Gilbert & Hubbs, 1916)
頭部寬大,口很大,端位,頰部有一極微小之頦鬚,下頜有大型鱗片2列,排成拱型。喉部之前半部有鱗片分布;齒細小,排列成帶狀。二背鰭間距甚窄,只餘一縫隙。體被中型圓鱗,易脫落。無發光器。體為淺棕色,各鰭有漸層變化之黑色。體型可成長至50公分左右。
分布範圍非常狹窄,僅在日本駿河灣,中國東海外海之深海區及台灣東北部海域有發現。
棲息於350~700公尺之中深層水域,深海底棲性,緩慢游動於泥砂底質的海床上覓食小型蝦蟹。
無食用及觀賞價值,漁民以拖網捕獲後,均以下雜魚處理,將其打碎後充作養殖鱉類的飼料。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鼠尾科(Family Macrouridae),Grenadiers,Rattails
短鬚鰻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uraenolepis marmoratus (Günther, 1880)
體延長而側扁,眼上方之頭背部幾成直線。頦鬚短而不及眼徑。第一背鰭鰭條單一,長度相等於眼徑或稍大於眼徑;胸鰭不延長至肛門上方;腹鰭窄,鰭條數為5,外側2個鰭條呈絲狀。體色多變,一般為紅褐色,常帶有鏽斑。最大體長可達40公分,一般皆在30公分左右。
南極洋附近水域。
冷水域魚類,喜棲息於大陸棚斜坡,棲息深度自30~1,600公尺左右。以浮游動物為食。
食用價值不高,一般以下雜魚處理,或製成魚粉。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鰻鱗科(Family Muraenolepididae),Eel Cods,Moray Cods
長頭膜首或花膜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ymenocephalus longiceps (Smith & Radclitte, 1912)
在同屬的種類當中,頭部的度比例較長,所以稱為「長頭」膜首,其體型呈延長狀,軀幹圓錐形,頭稍平扁而長;頭骨較平滑稍硬不易碎。口很大,下位,頦部有1長鬚,齒錐狀,數列集合排成齒帶狀,腹鰭有一絲狀延長鰭條,體被大而菟之櫛鱗,為六角形狀,上佈滿弱棘,並具若干輻射溝。發光器甚長,有2個晶體,一在肛門之前,另一在腹鰭之前,二者以一副管相連。體側下半部為銀白色,各鰭基底黑色,屬於小型鼠尾,一般常見大小為10幾公分左右。
日本南方、中國南海、台灣、菲律賓。
生活於350~500公尺之間的水域,與其它鼠尾不同的是,它很少在泥砂底質上被發現,有群聚習性,成群快速游動覓食小型魚蝦。
數量不多,在漁業方面的利用是作為下雜魚,打碎後作為養殖鱉類的飼料。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鼠尾科(Family Macrouridae),Grenadiers,Rattails
褐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側扁,前部稍肥大,尾部細長。吻短而圓鈍眼中大,上側位,眼徑大於2/3吻長。口中大,亞端位;上頜略突出下頜;不具鋤骨。下頜具一短頦鬚。體被圓鱗,易脫落;側線完全。第一背鰭5-6軟條,軟條不延長;第二背鰭57-60軟條;臀鰭起點在第二背鰭起點之後,具軟條數51-55;腹鰭軟條數9。體呈紅褐色至褐色;除胸鰭呈暗外色,各鰭為褐色;背鰭及臀鰭邊緣呈黑褐色色。
澎湖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regmaceros pescadorus (Shen, 1960)
體延長而側扁;頭短小,眼中大,口傾斜。上頜達瞳孔中央下方。體被小圓鱗,易脫落;頭則無鱗。第一背鰭為單一細長鰭條,位於頭背部;第二背鰭延長,具47~55軟條,前部鰭條高大,中部鰭條低,分離,後部略高於中部,邊緣圓形;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形,具45~50軟條;腹鰭喉位,外側數鰭條延長為絲狀;尾鰭叉型。體腹部黃色,背部具幾列黑色素胞呈規則排列;各鰭淡色。最大體長可達13公分。
台灣海峽、澎湖附近。
近海暖水性中、上層魚類。一般棲息深度在20~30公尺以內,喜結群洄游。以浮游生物為食。
魚體小型,較不具食用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科(Family Bregmacerotidae),Codlets
喬氏短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adella jordani (Bohlke & Mead, 1951)
體延長而側扁,向後漸細小。腹面正中的發光器為一小黑點,至肛門距離比距腹鰭基底為近。頭較小,吻亦較短而鈍。眼較小,上側位。下頜無鬚。體被圓鱗,易脫落。第一背鰭7~8軟條,第二背鰭66~68軟條;臀鰭64~66軟條;腹鰭外側具2絲狀延長軟條,約與頭長等長或稍長。體褐色,腹面黑色或藍黑色。
中國東海、日本南部及台灣東北部海域。
底棲性之魚類,喜棲息於水深400~760公尺深的泥砂地,以底棲甲殼類為食,生態習性並不十分明瞭。
一般以下雜魚處理,較無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深海科(Family Moridae),Morid Cods,Moras
獅鼻鼠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ezumia condylura (Jordan & Gilbert, 1902)
體型延長,側扁,頭部中小,眼大,眼眶下骨有一排明顯之特化強棘鱗。口小,下位,頦部有一短鬚,吻短圓錐形,吻端有3個凸起的小節結,吻部腹面裸露無鱗,其上佈滿凸出的小孔。齒的錐狀,多列排成齒帶,上頜齒外列擴大。第一背鰭之硬軟有鋸齒,體被櫛鱗,棘弱,鱗片有網狀結構。發光器圓形短小,分為前後兩部分,前端為一黑色圓形小窩,在兩腹鰭基底之間,後端為一黑色裸出區域,包圍著肛門與泌尿生殖孔,此黑色區域稱為「圍肛板」(periproct),屬於中小型鼠尾
日本南方及台灣東北部。
生活於350~720公尺深,水溫5~7℃的水域,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於泥砂底質的海域,以小型之多毛類、甲殼類及明蝦為主食,少見,數量不多。
漁民以底拖網捕獲後,均棄置為下雜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鼠尾科(Family Macrouridae),Grenadiers,Rattails
黑緣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型延長,側扁。鼻吻部短而圓鈍。下頜骨有大而明顯之側線孔一列。口小,下位;齒細小,下頜齒為一窄齒帶。體被弱櫛鱗,鱗棘短小,呈平行排列。背鰭第II硬棘前緣鋸齒狀;第一背鰭基底起點與臀鰭起點一致;腹鰭軟條數10-12。吻部邊緣及鼻中脊無黑色邊緣;第一背鰭中段有黑斑。腹錐10-11。
紅鰭小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背鰭鰭條8+65~72;臀鰭鰭條70-72;胸鰭鰭條23~27;腹鰭鰭條2;鰓耙3+8=11;背鰭基部與側線間鱗列9-11。體長為頭長之3.9-4.3倍,為體高之4.7-5.8倍,為體寬之6.3-7.1倍,為背鰭前長之3.5-3.8倍,為腹鰭前長之4.4-5.1倍。頭長為吻長之3.4-3.7倍,為眼徑之4.0-4.5倍,為眼間距之3.8-4.4倍,為眼後寬之1.8-2.0倍,為上頜之2.0-2.2倍,為第一背鰭高之2.2-3.2倍,為腹鰭之1.1-1.3倍,為下頜鬚之6.3-7.3倍。體略長,前方圓,後方側扁;尾柄相當短;頭部比例中大,略圓;吻部很寬,向前延伸遠超過口部;口大,次端位;上頜向後...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