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4.37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系統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系統理論(system theory)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Simon的理性決策理論對於商業公司乃至教育機構影響頗大。例如,Kaufman(1970)曾試以「系統理論」(system theory)為導向,分析指出在教育決策過程中應有如下五個步驟: 內容說明1.指出問題(identifying the problem):確立此次決策的目的何在?有哪些問題須要解決?所要面對的問題不夠明確(如只是要改善教學,但未列舉出具體事實),則後來的決策活動必定無所適從。2.決定可行策略(determining alternatives):在此階段應做目標分析與背景分析。根據所定...
個體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個體性(individuality)"1.1 定義1.2 內容說明1.3 參考文獻 "個體性(individuality)" 定義 保守城邦道德氾濫主義,使得善掛帥,美及真消失不見;德的高度發揚,卻造成德而無知,變成蠢德。此時「個體性」抬頭,成為第一優先的教育目的。 內容說明 當時著名的希臘辯者普羅塔格拉斯、蘇格拉底、柏拉圖等人不斷致力於提倡、解釋個人性的重要,而其後羅馬人與希臘辯者更一再呼籲:須將個人性作為教育目標。個人是萬物的尺度為希臘辯者普羅塔格拉斯之名言,認為人是萬物一切的衡量標準。「個別的人」不只衡量萬物之是非,也衡量一切的善惡及美醜。知德合一上述的「個人是萬物的尺度」...
政治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治模式(Political systems)政治模式可說起源於賽蒙的行政決定理論,但以巴瑞基提倡最力,他在「大學的權力與衝突」一書中,提出了大學管理的「政治體系」模式。該模式將複雜的組織視為政治系統的縮影,具有利益團體的動力和衝突,此乃類似於城市、州和其他政治情況的動力和衝突。因此,該模式對於政治歷程曾作了一連串的假定:(1)第一個假定:普遍缺乏主動性(inactivity prevails):在團體中,有關政策擬定並不是人人都能作決定的,這種特徵,不僅存於學院裡,而且也存在於較大的社會內。大體而言,社會的決定是由少數菁英團體所作的。(2)第二個假定:流動性的參與(fluid particp...
文納特卡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納特卡計畫(Winnetka Plan)目錄1 文納特卡計畫的基本原理2 文納特卡計畫的實施方法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文納特卡計畫的基本原理文納特卡計畫所應用的原理主要有下列五項:1.基本學科都採個別化制度,每一學科都分成許多單元,每一單元都有具體目標。2.基本學科都由學生自我教學(self-instruction),並自我校正(self-correction),因此每一科目都編有供學生自學的練習材料。3.每一單元都編製單元測驗。4.允許學生提早學習高級教材。5.重視學生的自我表達(self-expression)和社會性的團體及創造性活動。 文納特卡計畫的實施方法文納特卡計畫的實驗學校包...
英國公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才能負擔得起,佔不到英國全國受教育人口的百分之七,多是皇室貴族子弟就讀。公學教育是以軍事化的管理來培育未來統治階級人才為目標,以勤習知識為第一教育要務,造就無數英國第一領導者或是學者。其特點有:悠久的歷史,課程設置注重人文教育而非科學,有古典與宗教課程,注重體育活動,學費昂貴等等。
統整教育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統整教育模式(Integrative Education Model,IEM)克拉克(Barbara Clark)所發展的統整教育模式,是一套交互作用的系統,組合了學生四項腦部功能:思考,情緒,感覺,直覺。此種模式,在學校教學必須掌握下列七項重要的原則(Clark, 1986):1.積極正向的學習環境學習環境必須能反應學生的社會、情緒與生理的需求。它必須是高度結構化的,而且充滿豐富又複雜的學習課題。學生、家長和教師結成一個團隊。教室好像一座實驗室,充滿了各種資料。學習的氣氛必須具有生產性,及支持性。2.輕鬆且不緊張學習的環境雖然充滿刺激與挑戰,但是必須輕鬆且不緊張。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減除緊張的方...
課程實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實施(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課程實施是人們常用的一個術語,但很少有人界定它的內涵和外延。例如,許多作者把「課程實施」與「課程採用」作為同義詞使用。其實,這兩者並不完全是一回事。二三十年前,西方國家的許多教育家以為,課程一旦被利用,便大功告成了。結果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因為課程採用可以用多種方式,有的可能嚴格按照課程計畫執行;有的可能表面上採用,實際上自行其事;有的甚至可能完全不予理會。所以,60年代以後,課程領域逐漸達成了一種共識,即認為涉及到學校課程的教育改革過程應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式作出使用課程計畫的決定,亦稱為「發起」或「動員」階段;第二階段事實施或最...
學生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生文化目錄1 前言2 學生同儕3 文化研究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前言從社會學的觀點看來,同儕團體可以說是影響學生社會化歷程的一個重大因素,經過一些學生同儕團體的過程,學生可以發展出自由、平等與民主等風氣,也從這些發展出來的特色來達到校園的多元文化色彩,並能夠在此扮演各種角色,從而適應到社會上的對應角色位置。(註1) 學生同儕同儕團體是另一種學習與成長的歷程,藉由團體的規範與風氣,可以加速學生達到社會化的程度。現代教育學者極為強調學生同儕之間的次級文化研究,此文化的性質歧異,有其引人向善並且具有衝勁,築夢的推力,也有怠惰、玩樂的使人頹廢的拉力,積極卻又消極的文化,因此會以學校的規範有所牴觸,...
師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符合執教資格的人。[例]各師範院校是培育師資的主要場所。
馬斯洛(A._Maslow)_需求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需求層次理論(Need-hierarchy theory),由美國著名猶太裔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是研究組織激勵時應用最廣泛的理論。目錄1 理論內容1.1 生理需求1.2 安全需求1.3 社交需求1.4 尊重需求1.5 自我實現需求1.6 超自我實現2 批評與評論 理論內容需求層次理論是解釋人格的重要理論,也是解釋動機的重要理論。其提出個體成長的內在動力是動機。而動機是由多種不同層次與性質的需求所組成的,而各種需求間有高低層次與順序之分,每個層次的需求與滿足的程度,將決定個體的人格發展境界。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劃分為五個層次,由低到高,並分別提...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