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送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財物禮品餽贈他人。《紅樓夢》第二九回:「凡一應遠親近友,世家相與,都來送禮。」《文明小史》第三○回:「至於上司的太太、姨太太或是生日、或是養兒子,他們還要巴結送禮。」
系統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系統論(system approach)系統論源起於1940年代,最早是源自於組織心理學,進而是家庭系統理論,目前已經進展至以更大的系統觀點來看待個體所處的環境。此觀點對於一向標榜「個人主義」、強調個體的獨立自主性的西方社會而言,是相當突破性的觀點,對於較為強調「家庭主義」或是「集體主義」的東方文化而言,則是較能理解的觀點。從系統觀來看,焦點是放在個體所處的環境,所以不再問:「這個個案有什麼問題?」而是問:「這個個案所處的環境是如何運作的,以致於讓個案製造出一些『症狀』,讓個案變成代罪羔羊?」家庭是眾多系統中的其中一環,...
玉映珠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中「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原本指的是一種天文上罕見的異象,古人認為太陽和月亮同時出現在天空上,或是金、木、水、火、土五行星同時並見於一方,是祥瑞的徵兆。後來「珠聯璧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相匹配完美或同時薈集。出現「珠聯璧合」的書證如北周.庾信〈周兗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發源纂冑,葉派枝分;開國承家,珠聯璧合。」現代常用作祝賀新婚的頌辭。
闊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富貴的人。《文明小史》第三一回:「那黃老前輩,不是我說他,碰著幾個闊人,或是中堂、尚書有權勢的,一般低顏下膝的恭維。」
故事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整的故事;寫詩的人,只站在客觀的立場,用比較自由的詩律,描寫一些民間傳誦的故事,古代流傳下來的神話,或是一些傳奇的事實,這種以鋪陳故事為主的詩歌,便可稱為故事詩。因此,故事詩多半是長篇的敘事詩。 (4)這裡所提到的條件是,故事詩必須先有個故事,而後經過詩人的詩體渲染而完成。作者只能取客觀的立場,而得用較長的篇幅。(1)胡適在《白話文學史》第六章〈故事詩的起來〉中,將Epic譯為故事詩。後來,邱燮友在《中國歷代故事詩》中亦採用胡適先生譯名。(2)邱燮友,《中國歷代故事詩》(上冊)(臺北:三民書局,1985年),頁5、頁9。...
資訊革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訊對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無論是商業、管理、農業、機器人、教育、科學、繪圖,或是在家庭以及個人日常生活都極具影響力,它戲劇化的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這種變革稱為「資訊革命」。
特殊幼兒評量原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量報告卻往往無法提供這方面實際的建議。事實上,許多這類的診斷報告所提供的,不過是分數、臨床上的標記、或是對早期療育的一些模糊的建議而已。大部分傳統經由心理測量程序所編製的常模參照(norm-re-ferenced)標準化測量材料,並不符合早期療育可接受的評量標準。換句話說,傳統的測驗大部分常和早期療育的需求與任務格格不入。這些令傳統的評量難以滿足早期療育的任務需求之特性包括以下幾方面:(1)採用總體特質的測量。(2)不當使用常模分數。(3)強制將標準化程序適用於所有兒童。(4)依靠傳統的效度。(5)測驗項目內容和教學不相...
能力分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高中將學生分為預備升學班以及預備就業班。3. 重分組(regrouping)學生同時是兩個以上課程或是兩個以上的團體的成員。學生大多數的時間是在能力混合分組的班級上課,但在某些科目,就依重分組或能力分群來上課。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能力分群英文關鍵字: ability grouping 參考資料Robert J. Sternberg, Wendy M. Williams /著。教育心理學。頁417-418。華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象徵架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員產生認同的文化與信念,共同為組織目標之達成而努力。有趣的是,偏重象徵架構的領導者有時扮演宗教先知或是詩人的角色,運用描述、詮釋、隱喻、乃至引申各種組織象徵之方法,以協助成員建構組織文化與論述願景。基本上,偏重象徵架構的領導者往往扮演建構者與觸媒者的角色。與其關係極為密切的領導理論包括象徵領導、轉型領導、道德領導、與文化領導,皆將焦點置於領導者詮釋象徵物能力、和成員共塑組織願景、提升道德與向心力,及創建正面積極組織文化之上。理論上,組織多元架構模式係針對一般組織所發展,但也可適用於教育組織(如學校)。事實上,Bolma...
教育目的之功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就一個國家有用的公民產生,而這些公民之所以為有用,乃在於其心靈與精神健全,然後可以投入國家建設工作,或是在社會上為每個人盡一份心力,並且社會的進步,由農業漸漸轉向為高科技產業,人民的知識程度,必須經由教育的過程方能順利的進行轉變,其中也包含了文化人的培養,以及公民權的預備。(註2) 關鍵字中文:教育目的之功能英文: educational functions 參考書目註1 高廣孚。教育哲學,頁79-91。五南圖書出版公司。註2 詹棟樑。現在教育哲學,頁450-456。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