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38.6143 ms
共 6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清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寂靜的夜晚。三國.魏.曹丕〈於譙作〉詩:「清夜延貴客,明燭發高光。」《花月痕》第四十六回:「清夜捫心,其能自慰乎?」
|
歸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首也。歸元用以比喻被殺了頭。唐.陳鴻《長恨傳》:「明年,大凶歸元,大駕還都。」也作「歸寂」。
|
觸目崩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雁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書信。參見「雁帛」條。南朝梁.王僧孺〈詠擣衣〉詩:「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唐.杜光廷〈紀道德賦〉:「雁足淒涼兮傳恨緒,鳳臺寂寞兮有遺音。」
|
商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討論、籌劃。《晉書.卷四九.阮籍傳》:「籍嘗於蘇門山遇孫登,與商略終古及栖神導氣之術。」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棲逸》:「籍商略終古,上陳黃農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
|
驚心駭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觸目驚心」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齊書.卷二二.豫章文獻王列傳》藹又與右率沈約書曰:「夫道宣餘烈,竹帛有時先朽,德孚遺事,金石更非後亡。丞相獨秀生民,傍照日月。標勝丘園,素履穆於忠義,譽應華袞,功跡著於弼諧。無得而稱,理絕照載。若夫日用闃寂,雖無取於錙銖,歲功宏達,諒有寄於衡石。竊承貴州士民,或建碑表,俾我荊南,閱感無地。且作紀江、漢,道基分陝,衣冠禮樂,咸被後昆。若其望碑盡禮,我州之舊俗,傾廛罷肆,鄙(士)〔土〕之遺風,庶幾弘烈或不泯墜。荊、江、湘三州策名不少,並欲各率毫釐,少申景慕。斯文之託,歷選惟疑,必待文蔚辭宗,德僉茂履,非高明而誰?豈能騁無愧之辭,詶式瞻之望。吾西州窮士,...
|
流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充溢。晉.左思〈魏都賦〉:「囹圄寂寥,京庾流衍。」宋.蘇舜欽〈火疏〉:「天下富庶,帑府流衍,無所貯藏,乃作斯宮。」
|
冰清水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寂寞孤單。《石點頭》卷一二:「像我這鰥寡孤獨,冰清水冷,真是天懸地隔。」
|
槁木寒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槁木死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槁木,乾枯的木頭。死灰,冷卻不再燃燒的灰燼。「槁木死灰」本指道家忘卻形體,追求清虛寂靜的境界。據《莊子.齊物論》所載,戰國人顏成子游因為看見老師南郭子綦倚靠几案坐著,仰望天空緩緩吐氣,好像精神離開了形體一樣,於是問:「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意思是:形體可以像枯木般靜立不動,而精神也可以像冷卻不再燃燒的灰燼一樣嗎?南郭子綦回答說這是因為他已經忘掉自己的形體,進而達到對外物無動於衷,物我兩忘的境界的緣故。後來「槁木死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因遭受挫折變故而灰心絕望的樣子。如《紅樓夢》第四回:「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處於膏粱...
|
隔靴之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隔靴搔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隔靴搔癢」指隔著靴子抓癢,這種做法總是難以搔到癢處,所以這句成語可以用來比喻不切實際,未能掌握要點。這應是從生活體驗衍生的成語。比較早的文獻資料,見於《景德傳燈錄.卷二二.福州康山契穩法寶大師》:「問:『圓明湛寂非師旨,學人因底卻勿明。』師曰:『辨得未?』僧曰:『恁麼即識性無根去也。』師曰:『隔靴搔癢。』」這段話大概的意思是說,有位僧人向法寶大師請示問題,在問答終了時,大師便問僧人都弄明白了嗎?僧人以「識性無根」回答。大師認為這位僧人並未洞澈領悟,所以說他:「隔靴搔癢。」宋代嚴羽《滄浪詩話.詩法》也有「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痒」的說法,是指詩歌的作法...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