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帶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有力量、有活力。[例]他做起事來十分帶勁,同事們都自弗如。
徐霞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文人特有的敏銳觀察力、細膩優美的詞藻忠實地紀錄所見所聞,不僅是對風光景緻的形容,更有對人文的關懷感。或許作者無力讓時間的洪流停止不動,保留明代一切原貌,但是作者卻以自己的方式使部分的歷史面貌得以流傳。作者對其所到之處的地理、地形、植物分布、歷史背景、風光景緻、民俗風情、人民生活等多有著墨。本書不僅有地理、歷史方面的價值,更可以透過徐霞客的敘述一覽優美的名勝風光、地形地物。 評價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說:“《徐霞客遊記》讀來並不像是十七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紀的野外勘測家所寫的考察記...
善誘循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以及弟子間的問答之語,而成《論語》一書,其中可見孔子思想的綱領,及治學的方式。〈子罕〉篇載,顏淵感道:「老師善於誘導人循序漸進地為學向善,他讓我廣求學問,行為合於禮。使我想停止,都停不下來。我已用盡我的才能去做,但老師如樹立新的目標,又高遠非凡,我雖想逐步追隨,也沒法辦到。」說明孔子的學問博大精深,而且注重教學方法,按著每個人的資質和學養,一步步地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能夠充分了解教學目標的所在。「循循善誘」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善於循序漸進地誘導別人。
盡瘁鞠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走路時不踏上門檻。 「盡瘁」則見於《詩經.小雅.北山》,詩歌內容是行役者對國君分配勞役不均所發出的感。文中說到有些人安逸地在家休息,有些人卻因為盡力於國事乃至於生病;有些人每天過著高枕無憂的日子,但有些人卻必須日夜不停地奔走四方。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鞠躬盡瘁」,用來表達恭謹戒慎,不辭勞病地貢獻心力。在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中,諸葛亮在考察了當時的局勢環境後,認為以他的能力,以及許多未能預料的演變,都不足以能夠抵抗強敵。儘管如此,他仍表明了自己的決心,只求竭盡所能。原文中的「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其實就是現在常用的「鞠躬盡瘁」的意思。
稠人廣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大庭廣眾」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大庭廣眾」典源作「廣庭大眾」。「大庭廣眾」是指公開而人多的場合。《公孫龍子.跡府》中,記載了尹文和齊湣王的一段對話。齊湣王經常感他想任用士人,可惜國內卻沒有這樣的人,有一次尹文就問齊湣王說︰「如果有一個人,具備了士人的各種德行,在大庭廣眾的場合,受到別人的侮辱,卻始終不敢爭鬥,大王會任用他嗎?」湣王回答︰「這種懦夫算什麼士人?我當然不會用他!」尹文又說︰「這個人雖然受到侮辱卻不跟別人爭鬥,可是他仍具備身為士人的四種德行,那他仍然是個士人啊!大王你一下子說要用士人為臣,一下子又說不用士人為臣,難道大王一開始所想要找的人才並不是士人嗎?」尹文子的一番...
作法自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鞅,說:「這是商鞅制定的法令,讓身分不明的人留宿旅舍,被查到了會遭到牽連而受罰。」拒絕讓他留宿。商鞅氣說:「唉!自己訂立的法規,竟然把自己害到這種地步!」後來「作法自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自作自受。出現「作法自斃」的書證如:《聊齋志異.卷四.余德》:「余笑起,飛一巨觥;酒方引滿,蝶亦颺去。頃之,鼓又作,兩蝶飛集余冠。余笑云:『作法自斃矣。』亦引二觥。」
春夢一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場春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李郢,唐京兆長安人,字楚望。以山水琴書自娛,工詩,七律尤清麗可喜,為時人所稱。他去世時,好友盧延讓,字子善,范陽人,寫了一首〈哭李郢端公〉詩,其末二句:「詩侶酒徒消散盡,一場春夢越王城。」感世事變幻無常,詩友凋零殆盡,昔日大家一起賦詩飲酒的歡樂情境,竟有如春夢易醒,實在令人傷感。後來「一場春夢」被用來比喻世事變幻,轉眼成空。如元.無名氏《九世同居》第二折:「你與我蓋造池亭園館一所,我要每日散心悅情;世間萬事,總是一場春夢。」
李清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084~?)字易安,號漱玉,濟南(今山東省歷城縣)人。南宋女詞人,為學者李格非之女。才氣縱橫,工詩詞,作品風格清新婉麗。嫁諸城太學生趙明誠為妻,夫婦共同收集賞玩金石書畫。南渡後明誠病死,其作品多悲身世,詞風遂轉為哀怨淒苦。著有《漱玉詞》。
陳千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詞出自於同是前輩詩人的杜潘芳格,這是在一次日本詩人高橋喜久晴訪台與笠詩社成員的座談會中,杜潘芳格感而道出的心聲,而後高橋喜久晴與林亨泰沿用下來。在語言紛雜的日治時期裡,每個作家因為創作而使用不同的文學語言,因此而遭遇到的問題也不同,諸如傳統漢文、台灣白話文、中國文言、中國白話以及日文。但是歷經終戰、禁用日文以來,如陳千武等這些在日治時期已經完全習慣日文創作的詩人,突然斷止了創作的工具。然而,語言跨越猶可忍受,戰後因為白色恐怖的政治牢籠而帶給前輩作家莫大的恐懼,有些作家就乾脆停止文學的創作。陳千武以及跨越語言一代詩人群...
攀炎附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趨炎附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王沈生於極端重視門第的晉朝,年輕時雖然很有文采,但出身寒門,還是無法打入上流社會,於是他寫了篇〈釋時論〉,以抒發鬱鬱不得志的心情。其中提到:在溫暖地方的人,都是喜歡熱的人。但能夠知道冶煉金屬的方法,只有掌爐漆炭的人。就像想要打入上流社會,出身是很重要的。出身卑賤的人,常常被人汙辱;出身尊貴的人,卻常得到榮耀。肉食的有錢人不斷出入於華廈,粗茶淡飯的窮人只能往來於田野。講求名利的人,向有勢力的人逢迎諂媚;而講求名聲的,卻因為錢財,而原形畢露。實在是很令人感。後來「趨炎附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依附權勢。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