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0.08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避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避免觸犯忌諱。[例]他們毫不避諱的高談闊論,簡直目中無人。
不寒而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義縱:?∼西元前117,西漢河東人。漢武帝時,其姊治瘉后病,縱遂獲官職。為官直法行治,嚴刑峻罰,不避貴戚。後因事犯武帝,被處死。 (3) 掩:拘捕。 (4) 重罪輕繫:重罪輕判。 (5) 鞠:同「鞫」,審問。 (6) 「為死罪解脫」:漢制,為囚犯私解刑具者,與其同罪。義縱將探監者視為欲脫囚罪,故全判死罪。 (7) 報殺:論處死刑。 (8) 猾民:奸刁的人。
子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弟子、名高柴)出衛城門,路曰:「衛君去矣,而門已閉,子可還矣,勿空受其禍。」子路為人邑宰,以「食焉不避其難」、「利其祿必救其患」,不聽,遂入城,造蒯瞶,請釋孔悝,蒯瞶弗聽,於是子路欲燔臺,蒯瞶懼,乃下石乞、盂黶二人攻子路,以戈擊斷子路之纓,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結纓而死。   思想 無特別記載 著作 無特別記載 評價 子路性格直爽、勇敢、信守承諾、忠於職守,《論語》中提到他是孔子門下四類才能之士(德行、政事、言語、文學)中傑出的「政事」人才。但也因為盡忠而身殉。參考資料: 微...
師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老師的通稱。《穀梁傳.昭公十九年》:「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師傅若有用著我四人處,我們水火不避,報答師傅。」
不寒而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義縱:?∼西元前117,西漢河東人。漢武帝時,其姊治瘉后病,縱遂獲官職。為官直法行治,嚴刑峻罰,不避貴戚。後因事犯武帝,被處死。 (3) 掩:拘捕。 (4) 重罪輕繫:重罪輕判。 (5) 鞠:同「鞫」,審問。 (6) 「為死罪解脫」:漢制,為囚犯私解刑具者,與其同罪。義縱將探監者視為欲脫囚罪,故全判死罪。 (7) 報殺:論處死刑。 (8) 猾民:奸刁的人。
冒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避危險而勇往直前。《北史.卷五五.陳元康傳》:「從神武於芒山,將戰,遺失陣圖,元康冒險求得之。」《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這冒險捐軀,都是俠客的勾當。」
猜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不信任他人,而猜想其將不利於自己。《後漢書.卷二九.申屠剛傳》:「平帝時,王莽專政,朝多猜忌,遂隔絕帝外家馮、衛二族,不得交宦,剛常疾之。」《紅樓夢》第二七回:「他兄妹間多有不避嫌疑之處,嘲笑喜怒無常;況且林黛玉素昔猜忌,好弄小性兒的。」也作「猜嫌」。
感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受惠而表示謝意。《水滸傳》第四一回:「感謝眾位豪傑,不避凶險,來虎穴龍潭,力救殘生。」。《紅樓夢》第六一回:「將茯苓霜一節也悄悄的教他說係芳官所贈,五兒感謝不盡。」
出生入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語出《老子》第五○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後形容不避艱險,將生死置之度外。《舊五代史.卷四六.唐書.末帝本紀上》:「我年未二十從先帝征伐,出生入死,金瘡滿身,樹立得社稷,軍士從我登陣者多矣。」《三國演義》第一三回:「吾等出生入死,身冒矢石,功反不及女巫耶?」
避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了怕惹人懷疑而預先避開,不參與其事。如:「王老師的學生參加這次的作文比賽,為了避嫌,所以他不參與評審。」《漢書.卷七九.馮奉世傳》:「上繇下第而用譚,越次避嫌不用野王,以昭儀兄故也。」《三國演義》第五四回:「範近聞皇叔失偶,有一門好親,故不避嫌,特來作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