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7.41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仇恨。如:「結怨」、「宿怨」、「以德報怨」、「恩怨分明」。《左傳.成公三年》:「無怨無德,不知所報。」《禮記.儒行》:「儒有內稱不避親,外舉不避怨。」
盤根錯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槃根錯節注音︰ㄆㄢˊ ㄍㄣ ㄘㄨㄛˋ ㄐ|ㄝˊ漢語拼音︰pán gēn cuò jié釋義︰槃,通「盤」。「槃根錯節」即「盤根錯節」。見「盤根錯節」條。 01.《後漢書.卷五八.虞傅蓋臧列傳.虞詡》:「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槃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參考詞語︰錯節盤根注音︰ㄘㄨㄛˋ ㄐ|ㄝˊ ㄆㄢˊ ㄍㄣ漢語拼音︰cuò jié pán gēn釋義︰即「盤根錯節」。見「盤根錯節」條。 01.唐.楊炯〈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墨綬銅章,有錯節盤根之化。」 02.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一九齣》:「錯節盤根須利器,看冰山終怕暘光瑩。」 參考詞語︰根盤節錯注音︰ㄍㄣ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打鬥、擊殺。如:「格鬥」、「格殺」。《三國志.卷一九.魏書.任城威王彰傳》:「膂力過人,手格猛獸,不避險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貪求、貪愛。《國語.楚語下》:「吾聞國家將敗,必用姦人,而嗜其疾味。」唐.柳宗元〈蝜蝂傳〉:「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
大聲疾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清.無名氏〈官場現形記序〉:「而吾輩不畏強禦,不避斧鉞,筆伐口誅,大聲疾呼,卒伸大義於天下。」
鐵面無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鐵面無私」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公正嚴明而不偏私。較早出現這個詞的文獻,可追溯到《說呼全傳》。《說呼全傳》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說,書中敘述呼氏家族與奸臣龐集家族的故事。龐集仗恃女兒是仁宗的寵妃,殘害呼氏一家,後來在包拯等賢臣的幫助下,呼家的冤屈終於得以申雪。文中的包拯,即是民間俗稱的包公,他個性剛直,辦案嚴正,不避權貴,是宋代有名「鐵面無私」的清官。宋朝另有一名鐵面無私的清官趙抃,他為官正直清廉,執法公正,不徇私情,人稱「鐵面御史」。後來「鐵面無私」被用來形容公正嚴明而不偏私。
大公無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子.形勢解》風,漂1>物者也。風之所漂,不避貴賤美惡。雨,濡2>物者也。雨之所墮,不避小大強弱。風雨至公而無私,所行無常鄉3>,人雖遇漂濡,而莫之怨也。故曰:「風雨無鄉,而怨怒不及也。」 〔注解〕 (1) 漂:吹動。 (2) 濡:音ㄖㄨˊ,浸溼、沾溼。 (3) 鄉:通「向」,音ㄒ|ㄤˋ,方位、方向。
一目十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卒年不詳。少聰明,自幼及長,凡所經履,莫不暗記,讀書五行並下。桓帝時為武陵太守、司隸校尉。糾舉奸違,不避豪戚,以嚴厲為名。 (3) 離婁並照:與古代名人離婁相輝映。離婁,黃帝時人,相傳能視百步之外,見秋毫之末。〔參考資料〕 ■《梁書.卷四.簡文帝本紀》太宗幼而敏睿,識悟過人,六歲便屬文,高祖驚其早就,弗之信也,乃於御前面試,辭采甚美。高祖歎曰:「此子,吾家之東阿。」既長,器宇寬弘,未嘗見慍喜。方頰豐下,鬚鬢如畫,眄睞則目光燭人。讀書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經目必記;篇章辭賦,操筆立成。博綜儒書,善言玄理。自年十一,便能親庶務,歷試蕃政,所在有稱。■《北齊書.卷一一.文襄六王列傳.河南王康舒孝瑜》...
形影不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氏春秋.孝行覽.首時》論述的重點是教人把握時機。時機不對,縱使有商湯和周武王的才德也無法成就功業;反之,處在夏桀和商紂暴虐無道的朝代而沒有商湯、周武王的才德,同樣也無法成就功業。聖人和時機不可分離,就像一個人在日光下步行,他的形體和影子不可分離一樣。後來「形影不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與人或與物、物與物的關係密切,不能分開。此外,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濼陽消夏錄二》:「青縣農家少婦,性輕佻,隨其夫操作,形影不離,恒相對嬉笑,不避忌人。」則用「形影不離」形容二人關係親密,無時無處不在一起。
一文不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觴。」夫怒,因嘻笑曰:「將軍貴人也,屬之!」時武安不肯。行酒1>次至臨汝侯,臨汝侯方與程不識耳語,又不避席2>。夫3>無所發怒,乃罵臨汝侯曰:「生平毀4>程不識不直5>一錢,今日長者為壽,乃效6>女兒呫囁7>耳語!」武安謂灌夫曰:「程李俱東西宮衛尉,今眾辱程將軍,仲孺獨不為李將軍地乎?」灌夫曰:「今日斬頭陷匈,何知程李乎!」坐乃起更衣,稍稍去。魏其侯去,麾灌夫出。武安遂怒曰:「此吾驕灌夫罪。」乃令騎留灌夫。灌夫欲出不得。籍福起為謝,案灌夫項令謝。夫愈怒,不肯謝。武安乃麾騎縛夫置傳舍,召長史曰:「今日召宗室,有詔。」劾灌夫罵坐不敬,繫居室。遂按其前事,遣吏分曹逐捕諸灌氏支屬,皆得弃市罪。 〔注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