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玉石俱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鏡花緣》第二四回:「女兒既有所見,兼因駙馬暴戾異常,將來必有大禍,惟恐玉石俱焚,因此不避羞恥,曾於黑夜俟駙馬安寢,暗至他的門首,勸他急速回鄉,另尋門路。」
八拜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四折:「自家鄭恩,官封汝南王之職,便是某幼年間與今上聖人為八拜之交,患難相同,鎗刀不避。」
分道揚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書.卷一四.神元平文諸帝子孫列傳.河間公齊》子志,字猛略。少清辯強幹,歷覽書傳,頗有文才。為洛陽令,不避強禦,與御史中尉李彪爭路,俱入見,面陳得失。彪言,御史中尉避承華車蓋,駐論道劍鼓,安有洛陽縣令與臣抗衡。志言神鄉縣主,普天之下誰不編戶,豈有俯同眾官,避中尉?高祖曰:「洛陽1>我之豐沛2>,自應分路揚鑣3>。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及出,與彪折尺量道,各取其半。高祖謂邢巒曰:「此兒竟可,所謂王孫公子,不鏤自雕。」巒曰:「露枝霜條,故多勁節,非鸞則鳳,其在本枝也。」員外郎馮俊,昭儀之弟,恃勢恣撾所部里正。志令主吏收繫,處刑除官。由此忤旨,左遷太尉主簿。俄為從事中郎。 〔注解〕 (1) ...
力不從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漢.班昭〈為兄超求代疏〉(據《後漢書.卷四七.班梁列傳.班超》引)超之始出,志捐軀命,冀立微功,以自陳效。會陳睦之變,道路隔絕,超以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因其兵眾,每有攻戰,輒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賴蒙陛下神靈,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積三十年。骨肉生離,不復相識。所與相隨時人士眾,皆已物故。超年最長,今且七十。衰老被病,頭髮無黑,兩手不仁,耳目不聰明,扶杖乃能行。雖欲竭盡其力,以報塞天恩,迫於歲暮,犬馬齒索。蠻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久不見代,恐開姦宄之源,生逆亂之心,而卿大夫1>咸懷一切,莫肯遠慮。如有卒暴2>,超之氣力,不能從心,便為上損國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力之用,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毀傷。戰國燕.麴武〈報燕太子書〉:「今太子欲滅悁悁之恥,除久久之恨,此實臣所當糜軀碎首而不避也。」
眾望所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ǒ guī釋義︰猶「眾望所歸」。見「眾望所歸」條。 01.《宋書.卷二.武帝紀中》:「裕吞噬之心,不避輕重,以法興聰敏明慧,必為民望所歸,芳蘭既茂,內懷憎惡,乃妄扇異言,無罪即戮。」 參考詞語︰眾望所屬注音︰ㄓㄨㄥˋ ㄨㄤˋ ㄙㄨㄛˇ ㄕㄨˇ漢語拼音︰zhòng wàng suǒ shǔ釋義︰猶「眾望所歸」。見「眾望所歸」條。 01.宋.張耒〈賀錢內翰啟〉:「雖眾望所屬,理固當然,而成命既行,士以相賀。」 02.《金史.卷九九.徒單鎰列傳》:「冀王,章宗之兄,顯宗長子,眾望所屬,元帥決策立之,萬世之功也。」
路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不拾遺」原作「道不拾遺」。商鞅原本是衛國的貴族,喜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痤。後公叔痤死,魏王不用,於是逃亡至秦國,得到秦孝公賞識,用為秦國宰相。商鞅治理秦國,實行變法,施行法令極其澈底,一切公正無私。懲治犯罪之人,不避強權貴族;獎賞有功者,也不會偏袒親信。即使是太子犯法,也處罰其老師,施以黥劓之刑。新法施行一年後,路上有別人遺失的物品,大家都不會把它撿起來據為己有,人民對於不應得的東西,也不會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在軍政方面,國家軍備也顯得十分強大,諸侯各國因此都很畏懼秦國。後來「路不拾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社會風氣良好。「路不拾遺」的實際例子,分別在《韓非子.內...
輕重緩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種事情都有主要、次要、緊急、緩慢等狀況的區別。《野叟曝言》第五十六回:「遇著義所當為,自宜勇為,不畏鼎鑊,不避湯水,但須斟酌輕重緩急,以為申屈進退。」也作「緩急輕重」。
明鏡高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好逑傳》第七回:「我鐵中玉遠人也,腑肺隱衷,本不當穢陳於小姐之前;然明鏡高懸,又不敢失照,因不避瑣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創傷。通「痍」。《左傳.成公十六年》:「子反命軍吏,察夷傷。」《後漢書.卷四七.班超傳》:「每有攻戰,輒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