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當頭棒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燈會元.卷一一.臨濟義玄禪師》上堂,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豎起拂子1>,僧便喝,師便打。又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亦豎拂子,僧便喝,師亦喝。僧擬議,師便打,乃曰:「大眾!夫為法者,不避喪身失命。我於黃檗先師處,三度問佛法的的大意,三度被打,如蒿枝拂相似。如今更思一頓,誰為下手?」時有僧出曰:「某甲下手。」師度與拄杖,僧擬接,師便打。 〔注解〕 (1) 拂子:驅除蚊蠅的用具。禪家喜以拂子作為莊嚴具,住持等手持拂子上堂為大眾說法,即所謂「秉拂」,所以拂子即為說法的象徵。拂,音ㄈㄨˊ。
侃侃而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侃侃正論注音︰ㄎㄢˇ ㄎㄢˇ ㄓㄥˋ ㄌㄨㄣˋ漢語拼音︰kǎn kǎn zhèng lùn釋義︰猶「侃侃而談」。見「侃侃而談」條。 01.清.昭槤《嘯亭雜錄.卷七.顧總河》:「每大事,(顧琮)侃侃正論,不避利害,人以『鐵牛』呼之。」 參考詞語︰侃侃直談注音︰ㄎㄢˇ ㄎㄢˇ ㄓˊ ㄊㄢˊ漢語拼音︰kǎn kǎn zhí tán釋義︰猶「侃侃而談」。見「侃侃而談」條。 01.《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七回》:「這藍寶堂卻從從容容的,到了法堂之上,侃侃直談,據著公理爭辯,竟被他得了贏官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古代烹殺罪人的刑具。東周戰國.燕丹〈與傅麴武書〉:「故有刎喉不顧,據鼎不避者,斯豈樂死而忘生哉,其心有所守也。」宋.文天祥〈正氣歌〉:「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脫漏。《韓非子.有度》:「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宋.趙汝鐩〈翁媼歎〉:「愁死未死此何時,縣道賦不遺毫釐。」
赴湯蹈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三國志.卷六.魏書.劉表傳》裴松之注引《傅子》:「今策名委質,唯將軍所命,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也作「赴蹈湯火」、「赴湯投火」、「赴湯跳火」、「蹈赴湯火」。
斬釘截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景德傳燈錄.卷一七.洪州雲居道膺禪師》。 (2) 出生入死:形容不避艱險,將生死置之度外。見「出生入死」。 (3) 如來:佛的稱號。《金剛般若經》云:「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參考資料〕 《景德傳燈錄.卷一七.洪州雲居道膺禪師》師謂眾曰:「學佛法底人,如斬釘截鐵始得。」時一僧出曰:「便請和尚釘鐵。」師曰:「口裡底是什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積水。《禮記.曲禮上》:「送葬不避塗潦。」《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天雨,廷中有潦,太子遂驅車至於茆門。」
再接再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甘肅通志.卷四九.藝文》引唐龍〈紅石峽歌〉:「出入不避豺狼鋒,健兒鼓行一當百。猛將橫槊氣如虹,再接再厲敵膽落。」
手不釋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法苑珠林》卷二八:「栖遲荒險,不避狼虎。常讀華嚴,手不釋卷,遵修苦行,亡身為物。」
不寒而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義縱:?∼西元前117,西漢河東人。漢武帝時,其姊治瘉后病,縱遂獲官職。為官直法行治,嚴刑峻罰,不避貴戚。後因事犯武帝,被處死。 (3) 掩:拘捕。 (4) 重罪輕繫:重罪輕判。 (5) 鞠:同「鞫」,審問。 (6) 「為死罪解脫」:漢制,為囚犯私解刑具者,與其同罪。義縱將探監者視為欲脫囚罪,故全判死罪。 (7) 報殺:論處死刑。 (8) 猾民:奸刁的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