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8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禮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對所信仰的宗教神聖物行敬拜禮。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何次道往瓦官寺禮拜甚勤,阮思曠語之曰:『卿志大宇宙,勇邁終古。』」
政教分離與政教合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彼此間有所分割即屬之,而此概念最早確立於美國憲法中,其內容強調「國會不可立法確立國教或禁止個人宗教信仰上之自由」,如《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中明文規定:「國會不得制訂關於創立宗教或禁止宗教自由之法律。」意即國家不可以其權力助長、壓迫各式宗教團體,政治與宗教間分離互不相干涉。在現代,各國家政府大多採行政教分離,而台灣法律上關於宗教者則為憲法第13條:「人民有信仰宗教之自由。」,而目前亦是施行政教分離。註2 政教合一政教合一(Caesaropapism...
家庭韌力(family_resilienc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狀態更好。B. 正向觀點:包括積極主動、堅忍不拔、樂觀、勇氣…等特質。C. 超越與靈性:包括精神、信仰;宗教儀式。藉由宗教的追求,透過信仰將危機視為一種轉機。 家庭組織模式A. 具彈性:一種能使家庭重新組織以因應變動的能力。B. 連結性:連結性指家庭成員彼此支持、尊重彼此的需求、成員間關係緊密。C. 社會與經濟支援:親朋好友的支持、社區網路、經濟的保障。親戚與社會網絡能提供面臨困境家庭的協助包括所提供的資訊流通、物質支援、情感陪伴,都能讓家庭獲得...
大眾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此常被比喻為「陰間的警察局」,因此若有棘手難辦的案子,也會尋求大眾爺幫助。大眾爺是臺灣特殊的民間信仰,深入民間、隨處可見,也為臺灣早期分類械鬥、族群遷徙的歷史留下見證。(註1,2) 臺灣較有名的大眾爺廟 新莊大眾爺廟清道光21年(1841)臺北盆地發生閩粵械鬥,這次械鬥中陣亡的孤魂,全部奉祀於此。最初僅奉祀文武大眾爺,後來才供奉地藏王,農曆5月1日是新莊大眾爺的平安祈福祭日,也是新莊一年一度的盛大廟會。(註3) 南投集集大眾爺祠清朝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於彰化起事反清,當地舉人陳肇興潛匿於「集集堡」(現南投集集鎮...
善男信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家稱在家信仰佛教的男女為「善男」、「信女」。道教亦沿用之。元.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三四齣:「大家卻去誦彌陀,誦彌陀,善男信女笑呵呵。」《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一靈真性自去揀那善男信女有德有福的人家好處投生。」
教育行政的研究典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典範(paradigm)一詞,由科學哲學家孔恩(Kuhn, 1962)發揚光大。此詞彙含有模式(model)、類型(patern)及範例(example)之意。一般而言,典範是指對宇宙現象與知識的觀察方式,可將典範界定為學術社群所共享的一種信仰系統、思維模式、行動規準、研究方法、分析原型、全是參考架構或理解真實世界的方式。學者Ritzer(1983)認為典範決定了在特定學門中的研究方向與規則,並將理論與研究工具加以連結。一個典範可以包含多個相關理論,分別對所獲得之累積知識,賦予概念與意義,並進一步全是各種現象與行為,當知...
王鼎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漩渦》爾雅出版社 1988年《心靈分享》爾雅出版社 1998年;原書經刪減、增文後更名為《心靈與宗教信仰》《隨緣破密》爾雅出版社 1997年;原書2008年更名為《黑暗聖經》,爾雅出版社《有詩》爾雅出版社 1999年《千手捕蝶》爾雅 1999年《活到老,真好》爾雅出版社 1999年《滄海幾顆珠》爾雅出版社 2000年《風雨陰晴》爾雅出版社 2000年《葡萄熟了》大地出版社 2006年*小說《單身漢的體溫》(又名《白如玉》)大林出版社 1970年;原書1988年更名為《單身溫度》,爾雅出版社*傳記《昨天的雲》(少年時代,王...
個體認同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付出的心力與時間的程度。 認同狀態  馬西亞以大學生為對象,經由晤談的方式,詢問他們對職業選擇、宗教信仰、政治理念、性別角色四方面的問題,探討大學生追逐自我認同的過程,並將之區分為四種認同狀態(陳嘉陽,2012):迷失型認同(認同失敗者、辨識混淆):這種青少年可能經歷危機也可能沒有,但他都沒有投入。個人在追尋自我認同的歷程上,對職業選擇與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問題,尚未認真地去思考過,因而對未來的一切尚未找到自己的方向。屬此一類型的學生,多為年齡較輕或...
義務倫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且自動遵循自己所立的法律。康德的義務論倫理學切斷了個人理性與權威之間的聯繫。他雖沒有拋棄對上帝的信仰,可是卻主張,個人應該以天賦的邏輯運用能力和道德直觀,取代對宗教或政治權威的順從。在社會哲學方面,康德的義務論倫理學為自由主義的個體論鋪好了路。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義務倫理學英文關鍵字:deontology ethics 參考資料歐陽教著。教育哲學,1999年初版,頁109-110,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內婚制及外婚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則傾向於內婚制。(註1) 內婚制內婚制(endogamy)係指個人在其所屬的團體內選擇婚配對象,例如信仰基督教者期望未來伴侶擁有同一宗教信仰,因此傾向在基督教社會團體中選擇。而內婚制的功能主要是在維持該團體內的同質性並強化成員之間的關係,以保障其聲望、地位。如同古代貴族階級為維持血統純正,而以內婚制為其婚配選擇方式,禁止與其他團體、階級通婚。(註2) 外婚制外婚制(exogamy)係指個人被禁止在其所屬的團體內選擇婚配對象,而被期待在外團體中選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