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種族中心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種族中心論(ethnocentrism)係指一種將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自己的行為、主觀判斷價值觀、所處社會之規範、意識形態和信仰等視為唯一正向、合理的形式,並以此標準作為判斷、評價他人生活、文化優劣的思考模式,甚至傾向將其他文化視為奇異、非道德。遵循種族中心論者經常以自我中心作為標準去衡量、評判其他人的生活方式,然而,這種凡事以自己作為出發點的思考,很容易造成偏見或獨斷的評判。雖然這個概念的使用通常以種族做為對象,但這種思維和心態並不只出現在不同種族之間,在階級、族群、性別和不同宗教團體之間,也經常存在這類偏見。歷史上,此...
米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安定,甚至因遇上普法戰爭暫時搬離巴比松,最後在1875年與世長辭。 藝術風格米勒的家庭有濃厚的宗教信仰,加以家中務農,因此多以「人物」作為一幅畫的主題,筆下的人物常源於聖經故事或是辛勤工作的農人,反映了他的「神觀」與生活背景。米勒並不像一般畫家一樣刻劃農村生活悠哉、寫意的一面,而是強調農民辛勤工作的面孔、一刻不的閒的辛勞。 重要作品<播種者>、<拾穗>、<晚鐘>、<牧羊女>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米勒英文關鍵字:Jean-François Millet 參考資料馮作民/譯 何恭上/編(1996)。西洋繪畫史。臺北:藝術圖書...
信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信仰、敬奉。如:「他信奉佛教。」
馬克吐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喜歡馬克吐溫——誰會不喜歡他呢?即使是上帝,亦會鍾愛他,賦予其智慧,並於其心靈裡繪畫出一道愛與信仰的彩虹。」[1]威廉•福克納稱馬克•吐溫為「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家,我們都是繼承他而來」。[2]其於1910年去世,年七十五,安葬於紐約州艾瑪拉。目錄1 筆名2 生平3 童年4 旅行與家庭5 作家生涯6 財務問題7 後人對他的評價8 參見9 資料來源 筆名 「馬克•吐溫」是其最常使用的筆名,一般認為這個筆名是源自其早年水手生涯,意思是「兩個標記」,亦即水深兩潯(1潯約1.8米),這是輪船安全航行的必要條件。但亦有一說,...
圓山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曾發現仰身直肢墓葬,頭的朝向不定,有生前拔齒的習俗,證明當時有將死者埋在貝塚中的習俗,並且已有宗教信仰。圓山文化出土了許多富有區域性色彩的陶器、石器、骨角器、玉器。石器包和各式磨製的大型鏟型器、鋤型器、斧型器、錛型器、石錘、網墜等日常生活使用的農、漁、獵具和工具。骨角器包括魚叉、槍頭、箭頭等漁獵工具。陶器質地含砂,以拍墊法手製,器體外表常施以紅彩,多為素面,少有彩色繪紋和網印紋。玉器使用發達,包含玉錛、玉玦、玉珮、玉環、管珠等,以人獸形玉玦最具特色。(註一)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圓山文化Keyword:Yuan-shan...
徐國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價5 參考文獻 生平1973年生於臺北市,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臺灣師大文學博士,現任教於臺灣師大國文系。 觀點徐國能曾說過:很慶幸在孩提時有了信仰,在高中時發覺了興趣,在大學時充實了理想,在研究所世界給了我機會,如今家庭給了我幸福。不可避免,現實的人生裡總有太多的痛苦或不如意,因此我也經常祈求上帝,給予我能力解決我所能解決的;給予我勇氣承擔我所不能解決的。珍惜平凡的日子裡淡薄如水的滋味,就像珍惜春天的晴陽夏日的清蔭,那便是我到目前為止的人生吧!並說:有人稱我作家,有人喊我教授,這在文化凋...
地理大發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源頭2 葡萄牙人3 西班牙人4 關鍵字5 出處 源頭西元15世紀,隨著航海技術的進步,發掘新財富的慾望及好奇心,以及促成其他民族信仰基督教的意念,吸引了歐洲人踏上海上探險的旅程。在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國國王的支持下,西元15世紀末,歐洲人的足跡幾乎遍布世界各地。 葡萄牙人約在西元1430年,由於葡萄牙的亨利王子一心嚮往遙遠的國度,所以便展開葡萄牙的航海探險旅程。葡萄牙王室發起的航海探險目的,是為了不再出昂貴的價錢向中國和印度等東方貿易的阿拉伯商人購買香料、絲綢和其他東方物品。綽號航海家的亨利王子,企圖找出一條可以直接...
彞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雲南、四川、貴州、廣西等省分。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彞語支,有六種方言,大多兼通漢語文。經濟以農業為主,狩獵、捕魚、手工業為副。今存有千種以上的彞文手抄本,都是有關彞族文化的記載。實行嚴格的等級內婚。以父系血緣為基礎的黑彞家支組織具有政權性質。信仰主要是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亦有部分信仰佛、道、天主教等宗教。參見「彞」條。
十字軍東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遭到小亞細亞塞爾柱人屠殺。1096年,一支正式的歐洲軍隊與君士坦丁堡軍隊聯合。其中有的領袖是為宗教信仰而戰,有些則是為了可望得到更多領土和財富。他們征服了塞爾柱王朝在小亞細亞和敘利亞的領土。1099年,十字軍佔領耶路撒冷。 1187年海廷戰爭歐洲人被回教徒包圍在一片不毛之地,因此他們對亞洲的征戰沒有持續多久。在炎熱環境中作戰,全身披覆盔甲的基督教騎士成為行動敏捷的回教徒弓箭手騎士的好目標。公元1144年,回教徒奪回小亞細亞的埃澤薩。為了奪回埃澤薩,十字軍從歐洲開始第二次東征。在向東的長途征程中,士兵忍飢挨餓,還遭到匪徒...
十字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羅馬帝國時代的一種刑具。為十字形木架,把人的雙手、雙腳釘在上面,使其慢慢死去。據新約全書記載,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受難至死以救贖世人,因此,基督徒就以十字架代表基督本身或對基督教的信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