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34.23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假公濟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著典,『眚災肆赦』;周公作戒,『勿誤庶獄』;伯夷之典,『惟敬五刑,以成三德』。由此言之,聖賢之政,以刑罰為首。往者斷獄嚴明,所以威懲姦慝,姦慝既平,必宜濟之以寬。陛下即位,率由此義,數詔群僚,弘崇晏晏。而有司執事,未悉奉承,典刑用法,猶尚深刻。斷獄者急於篣格酷烈之痛,執憲者煩於詆欺放濫之文,或因公行私,逞縱威福。■《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臣聞君不稽古,無以承天;臣不述舊,無以奉君。昔堯殂之後,舜仰慕三年,坐則見堯於牆,食則堯於羹。斯所謂聿追來孝,不失臣子之節者。太尉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離閒近戚,自隆支黨。至於表舉薦達,例皆門徒;及所辟召,靡非先舊。或富室財賂,或子婚屬,其列在官...
不約而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傳.主父偃》及至秦王,蠶食天下,并吞戰國,稱號曰皇帝,主海內之政,壞諸侯之城,銷其兵,鑄以為鍾虡,示不復用。元元黎民得免於戰國,逢明天子,人人自以為更生。嚮使秦緩其刑罰,薄賦斂,省繇役,貴仁義,賤權利,上篤厚,下智巧,變風易俗,化於海內,則世世必安矣。秦不行是風而(脩)〔循〕其故俗,為智巧權利者進,篤厚忠信者退;法嚴政峻,諂諛者眾,日聞其美,意廣心軼。……行十餘年,丁男被甲,丁女轉輸,苦不聊生,自經於道樹,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叛。陳勝、吳廣舉陳,武臣、張耳舉趙,項梁舉吳,田儋舉齊,景駒舉郢,周市舉魏,韓廣舉燕,窮山通谷,豪士並起,不可勝載也,然皆非公侯之後...
綱舉目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綱,是網上的大繩。目,則是網的孔眼。只要提起網上的綱繩,這樣無數的網眼都會張開來,因此用來比喻如果能夠抓住事情的關鍵,各個環節都能輕易帶動。《呂氏春秋.離俗覽.用民》中,說明刑罰不如德化禮教,唯有善用後者,才是真正抓住治理人民的要領,也才能「壹引其綱,萬目皆張」,就是「綱舉目張」的意思。後來「綱舉目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能執其要領,則細節自能順理而成,後亦用以比喻條理分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告狀、控告。如:「起訴」、「上訴」。《漢書.卷十.成帝紀》:「刑罰不中,眾冤失職,趨闕告訴者不絕。」《新唐書.卷一一六.王綝傳》:「始,部中首領沓墨,民詣府訴,府曹素相餉謝,未嘗治。」
目不交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漢文帝劉恆是歷史上有名的皇帝,性格寬和,仁孝恭儉,廢除了許多殘酷的刑罰。袁盎則是文帝時的大臣,常能提出有益的建言。文帝時,淮南王劉長自恃為宗室親族,不把朝廷放在眼裡,數度抗旨,無視於法制的存在。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列傳.袁盎》載,當時袁盎就曾預言此人將危害社稷,但為顧及宗室之情,文帝未加以制裁。後來淮南王果真起兵謀反,文帝平亂後將其流放,不料卻病死於途中。文帝得知劉長的死訊,極為自責與傷心,飲食不入,袁盎於是舉了三項文帝值得稱頌的事跡以寬慰之。其中之一為事母至孝:有一次,母親薄太后身患重病,而且病了三年之久。在此期間,文帝絲毫不敢怠慢,「不交睫,不解衣」地照顧侍候,煎好的湯藥也一定先...
名正言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子路》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1>不正,則言不順2>;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注解〕 (1) 名:名分。名指一個人在社會上擁有的名位,分(ㄈㄣˋ)指他應盡的義務和應享的權利。 (2) 順:合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堅定、果決。《荀子.彊國》:「其刑罰重而信,其誅殺猛而必。」《韓非子.內儲說上》:「是以刑罰不必,則禁令不行。」
漏網之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於如何治民,孔子曾說:「用政令和刑罰來治理人民,人民只是苟且遵行,並無自發的知恥之心。如果用道德禮教來教導人民,人民不但能夠知恥,而且能自發地改邪歸正。」老子也說:「最好的治民之道,是有德於民,即使執政者不提自己的德政,人民卻都有德行了。下等的治民之道,是有德於民,卻不斷地宣導自己的德政,深怕人民忘記,這樣人民反而沒有德行了。如果只依靠法令來治理人民,結果是法令越來越繁苛,竊盜罪犯反而越來越多。」太史公司馬遷十分同意孔子和老子的想法,他認為法令不過是為政的工具,並非澄清吏治的根本之道。漢代初年,變嚴刑峻罰為寬簡,法網疏闊的程度,甚至連能夠吞舟的大魚都可以逃脫,然而政治清明,沒有什麼作姦犯科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刑罰連及罪人的家屬親人。《書經.泰誓上》:「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漢.孔安國.傳:「一人有罪,刑及父母兄弟妻子。」
三申五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們每個人都手持長戟,然後發布命令,要她們依令而行。女兵們都說:「明白了。」孫武又抬出鈇鉞等刑具,設定刑罰,並再三向她們申戒,一定要澈底服從軍令。但是當孫武擊鼓發出號令,女兵們卻大笑起來,完全沒有依令行動。孫武就說:「沒有把命令解釋清楚,這是將官的過失。」於是孫武再將剛才的命令詳細解說一次,接著又擊鼓發出號令。但是女兵仍然大笑,沒有依令行動。孫武便說:「沒有把命令解釋清楚,是將官的過失;既然命令已經解釋清楚,卻仍不肯聽令,這就是隊長和士兵們的錯了。」於是孫武命令隨從把兩個隊長推出斬首。吳王本來只是好玩,沒想到孫武竟然真的要斬他的愛姬,嚇得連忙下令阻止,說:「我剛才只是想試試先生的能力,現在我已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