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繩索將人犯吊死或勒死的刑罰。《資治通鑑.卷一六九.陳紀三.文帝天嘉四年》:「五曰死刑,磬、絞、斬、梟、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古代一種閹割男性的生殖器官或將女性幽閉起來的刑罰。《書經.呂刑》:「宮辟疑赦,其罰六百鍰。」漢.孔安國.傳:「宮,淫刑也。男子割勢,婦人幽閉,次死之刑。」
結草啣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撲打。 (4) 巾箱:古代放置頭巾的小箱子。 (5) 西王母:神話傳說中的女神。原是掌管災疫和刑罰的怪神,後於流傳過程中逐漸女性化與溫和化,而成為年老慈祥的女神。 (6) 三事:即三公。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
無為而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德化民,不施加刑罰,而能平治天下。《論語.衛靈公》:「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唐.張謂〈虞帝廟碑銘.序〉:「於斯之時,君明於上,人化於下,山川鬼神,亦莫不寧,鳥獸魚鱉,眾乎咸若,無為而治,其聖也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的一種刑罰,在犯人臉上刺字塗墨。後亦用於奴婢、士兵,以防其逃跑。《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臏至,龐涓恐其賢于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南史.卷五一.梁宗室傳上.臨川靖惠王宏傳》:「蓄奴僮數百,皆黥其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刑罰之一。炮烙人犯。《書經.泰誓上》:「焚炙忠良,刳剔孕婦。」《周禮.秋官.掌戮》:「凡殺其親者焚之。」
正本清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二三.刑法志》今漢承衰周暴秦極敝之流,俗已薄於三代,而行堯舜之刑,是猶以鞿而御駻突,違救時之宜矣。且除肉刑者,本欲以全民也,今去髡鉗一等,轉而入於大辟。以死罔民,失本惠矣。故死者歲以萬數,刑重之所致也。……豈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論,刪定律令,籑二百章,以應大辟1>。其餘罪次,於古當生,今觸死者,皆可募行肉刑。及傷人與盜,吏受賕枉法,男女淫亂,皆復古刑,為三千章。詆欺文致微細之法,悉蠲除。如此,則刑可畏而禁易避,吏不專殺,法無二門,輕重當罪,民命得全,合刑罰之中,殷天人之和,順稽古之制,成時雍之化。 〔注解〕 (1) 大辟:死刑。
赦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免除罪犯應得的刑罰。《史記.卷一一八.淮南王傳》:「赦免罪人,死罪十八人,城旦舂以下五十八人。」《三國演義》第二回:「劉虞表奏劉備大功,朝廷赦免鞭督郵之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況且。晉.陶淵明〈勸農〉詩六首之四:「相彼賢達,猶勤壟畝;矧伊眾庶,曳裾拱手!」《南史.卷三五.顧覬之傳》:「死且不憚,矧伊刑罰;身且不愛,何況妻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剃髮。多用於刑罰。《說文解字.髟部》:「髡,𩮜髮也。」《三國演義》第六三回:「因直言觸忤劉璋,被璋髡鉗為徒隸,因此短髮。」
古代剃去男子頭髮的刑罰。始於秦代,隋唐後漸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