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9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汗流浹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157),漢高祖劉邦之子,繼漢惠帝即位。施政採黃老治術,尊行道家的無為而治。仁慈恭儉,廢除殘酷的刑罰。天下豐殷,四境和平。 (2) 勃:周勃(?∼西元169),西漢沛縣人。秦末跟隨劉邦起義,屢立軍功,封絳侯。後平呂氏之亂,迎文帝即位,拜右丞相,卒諡武。 (3) 決獄:判決獄訟。 (4) 錢穀出入:賦稅收支。錢穀,賦稅。
手足無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腳無處安放。語本《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形容舉止慌亂,沒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陳書.卷六.後主本紀》:「自畫冠既息,刻吏斯起,法令滋章,手足無措。」《三國演義》第六七回:「孫權縱馬上橋,橋南已折丈餘,並無一片板。孫權驚得手足無措。」也作「莫措手足」、「手腳無措」、「手足失措」。
不知所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也有人以為這句成語是從《論語.子路》中,孔子所說的「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演變而來。一個國家不行禮樂,刑罰不公平,人民當然無所適從,不知所措了。《論語》原文中的「錯」,就是「措」的通假字。
名列前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宣公十二年》載,春秋時代,楚國攻打鄭國,晉國派兵援鄭,但晉軍抵達前鄭國就已投降,晉軍統帥荀林父(ㄈㄨˇ)於是打算班師回朝。上軍主將士會支持荀林父的決定,因為他認為現在的楚國德行、刑罰、政令、事務、典章、禮儀都具備周全,根本無法與之為敵。在分析到楚國軍力時,他曾說道:「軍行,右轅,左追蓐,前茅慮無,中權,後勁。」意思是:楚國軍隊紀律嚴明,行軍之時,右軍緊隨在主將車轅旁備戰,左軍負責割草以備休息用,前軍的哨兵偵察敵情極為慎重,中軍依情報制定謀略,後軍則十分精良,整個部隊實力雄厚,難與抗衡。士會話中的「前茅」,指的便是行軍時置於最前方,負責偵察敵情的哨兵。古代作戰時,前鋒部隊是以旄旌或茅草...
深耕易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盡力耕種,並除去田間雜草。《孟子.梁惠王上》:「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
三令五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們每個人都手持長戟,然後發布命令,要她們依令而行。女兵們都說:「明白了。」孫武又抬出鈇鉞等刑具,設定刑罰,並再三向她們申戒,一定要澈底服從軍令。但是當孫武擊鼓發出號令,女兵們卻大笑起來,完全沒有依令行動。孫武就說:「沒有把命令解釋清楚,這是將官的過失。」於是孫武再將剛才的命令詳細解說一次,接著又擊鼓發出號令。但是女兵仍然大笑,沒有依令行動。孫武便說:「沒有把命令解釋清楚,是將官的過失;既然命令已經解釋清楚,卻仍不肯聽令,這就是隊長和士兵們的錯了。」於是孫武命令隨從把兩個隊長推出斬首。吳王本來只是好玩,沒想到孫武竟然真的要斬他的愛姬,嚇得連忙下令阻止,說:「我剛才只是想試試先生的能力,現在我已經...
禍起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值亂離,釁起蕭牆,遂終非命。」 02.《宋書.卷六九.范曄列傳》:「而比年以來,姦豎亂政,刑罰乖淫,陰陽違舛,致使釁起蕭牆,危禍萃集。」 參考詞語︰禍稔蕭牆注音︰ㄏㄨㄛˋ ㄖㄣˇ ㄒ|ㄠ ㄑ|ㄤˊ漢語拼音︰huò rěn xiāo qiáng釋義︰稔,發生。「禍稔蕭牆」即「禍起蕭牆」。見「禍起蕭牆」條。 01.唐.劉蕡〈對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策〉:「禍稔蕭牆,奸生帷幄,臣恐曹節侯覽,復生於今日矣。」 參考詞語︰禍興蕭牆注音︰ㄏㄨㄛˋ ㄒ|ㄥ ㄒ|ㄠ ㄑ|ㄤˊ漢語拼音︰huò xīng xiāo qiáng釋義︰即「禍起蕭牆」。見「禍起蕭牆」條。 01.唐.鮑溶〈長城〉詩:「禍興蕭牆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刑罰。如:「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路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 (3) 諱:避開、顧忌。 (4) 私:偏愛、袒護。 (5) 黥劓:音ㄑ|ㄥˊ |ˋ,古代刑罰名。黥,在犯人面、額等處刺字塗墨。劓,將犯人鼻子割去。 (6) 期年:一周年。期,音ㄐ|。 (7) 兵革:指兵器及甲冑等軍械裝備。〔參考資料〕另可參考:《韓非子.內儲說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作威作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威作福」原作「作福作威」。周武王滅殷朝後二年,前往拜訪箕子,請教如何制定為政的基本規範。箕子回答一共有九類大法,分別是:五行、敬用五事、農用八政、協用五紀、建用皇極、乂用三德、明用稽疑、念用庶徵、嚮用五福,威用六極。其中第六類的「三德」,一是正人的曲直,二是剛強能立事,三是和柔能治,用這三種德行來治理人民。只有君主擁有賞賜臣下、使用刑罰、享受美食的權利。臣子則沒有這些權利,否則將會給家裡帶來災禍,還會危及國家安全。箕子所說的這段話見載於《書經.洪範》,後來「作威作福」這句成語,就從原文「臣無有作福、作威」演變而出,用來指仗著權勢欺壓別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