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2.00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刑不上大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社會的一種執禮觀念。指刑罰不加諸大夫的身上,大夫有罪則論其輕重的法則在八議,而非刑書。《禮記.曲禮上》:「刑不上大夫。」唐.孔穎達.正義:「刑不上大夫者,制五刑三千之科條,不設大夫犯罪之目也。所以然者,大夫必用有德,若逆,設其刑,則是君不知賢也。」《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傳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節不可不勉勵也。」
贖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行動或財物來抵銷罪過或免除刑罰。《三國演義》第二九回:「某素知于道人能祈風禱雨。方今天旱,何不令其祈雨以贖罪?」《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富翁道:『小子情願贖罪罷!』即忙叫家人到家中拿了兩個元寶,跪著討饒。」
犯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違犯刑律。指所作所為應受到刑罰。[例]檢警辦案一定要追查犯罪動機,以求毋枉毋縱。
銜環結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撲打。 (4) 巾箱:古代放置頭巾的小箱子。 (5) 西王母:神話傳說中的女神。原是掌管災疫和刑罰的怪神,後於流傳過程中逐漸女性化與溫和化,而成為年老慈祥的女神。 (6) 三事:即三公。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削去膝蓋骨的刑罰。《漢書.卷二三.刑法志》:「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其屬二百。」
貞觀之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貞觀,唐太宗的年號。唐太宗在貞觀年間知人善任,舉用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賢才,並容納大臣直諫,批評朝政。在制度上明白劃分尚書、中書、門下三省的職權,相互配合,發揮制衡作用,杜絕集權弊端,並肅清吏治,減輕刑罰,重視人民疾苦。因此社會秩序安定,國勢昌盛,締造了中國歷史上光輝燦爛的太平盛世,史稱為「貞觀之治」。
大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死刑。古代五刑的一種。《禮記.文王世子》:「刑獄成,有司讞于公,其死罪則曰某之罪在大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一上刑罰,僧徒熬苦不過,只得從實供招,就押到寺中起贓來為證,問成大辟,立時處決。」
穿鑿傅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取一切,權譎2>自在,故一變之後不可復修也。是以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戶異政,人殊服,詐偽萌生,刑罰亡極,質樸日銷,恩愛寖薄。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非空言也。 〔注解〕 (1) 繇:音|ㄡˊ,通「由」。 (2) 權譎:權謀、詭詐。 2、「附會」:《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列傳》太史公曰:袁盎1>雖不好學,亦善傅會2>,仁心為質,引義忼慨。遭孝文初立,資適逢世。時以變易,及吳楚一說,說雖行哉,然復不遂。好聲矜賢,竟以名敗。鼂錯為家令時,數言事不用,後擅權,多所變更。諸侯發難,不急匡救,欲報私讎,反以亡軀。語曰「變古亂常,不死則亡」,豈錯等謂邪! 〔注解〕 (1) 袁盎:西元前?...
黥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臉上刺字、塗墨。古代多用為對犯人的刑罰。《後漢書.卷八十五.東夷傳.倭傳》:「男子皆黥面文身,以其文左右大小別尊卑之差。」《三國志.卷十二.魏書.毛玠傳》:「漢律,罪人妻子沒為奴婢,黥面。」
甲骨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構已經具備了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的文字,其文字記載的內容包含了商朝的軍隊、刑罰、農業、科技、宗教等各方面。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甲骨文Keyword:Oracle 參考資料曾秉赫(2011)。圖解世界七大古文明(初版)。新北市:華威國際。P142-143黃碧君 譯(2005)。圖解古文明(初版)。台北市:易博士文化出版。P.110-111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