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口若懸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02.《三國演義.第四五回》:「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 參考詞語︰辨口如懸河注音︰ㄅ|ㄢˋ ㄎㄡˇ ㄖㄨˊ ㄒㄩㄢˊ ㄏㄜˊ漢語拼音︰biàn kǒu rú xuán hé釋義︰猶「口若懸河」。見「口若懸河」條。 01.唐.韓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論列,願借辯口如懸河。」 參考詞語︰瀉水懸河注音︰ㄒ|ㄝˋ ㄕㄨㄟˇ ㄒㄩㄢˊ ㄏㄜˊ漢語拼音︰xiè shuǐ xuán hé釋義︰義同「口若懸河」。見「口若懸河」條。 01.唐.楊炯〈大周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九歲明《詩》,七齡通《易》……瀉水懸河之辨,背碑覆局之精,標映前哲,公實多敏...
心照不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潘岳〈夏侯常侍誄〉(據《文選.卷五七.誄》引)夏侯湛,字孝若,譙人也。少知名,弱冠辟太尉府。……春秋四十有九。元康元年夏五月壬辰寢疾,卒于延喜里第,嗚呼哀!乃作誄曰:「……人見其表,莫測其裡。徒謂吾生,文勝則史1>。心照神交,唯我與子。且歷少長,逮觀終始。子之承親,孝齊閔參;子之友悌,和如瑟琴。事君直道,與朋信心。……」 〔注解〕 (1) 文勝則史:文章辭采勝過質樸,則顯得浮夸。《論語.雍也》:「文勝質則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竭力、勉力。《孟子.梁惠王下》:「君如彼何?強為善而已矣。」
刻舟求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楚人有涉江1>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2>契3>其舟,曰:「是4>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5>乎?以此故法為其國,與此同。時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為治,豈不難? 〔注解〕 (1) 涉江:渡江。涉,乘船渡水。 (2) 遽:立刻。 (3) 契:刻。 (4) 是:此處。 (5) 惑:困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當於「於」。《孟子.盡心上》:「人莫大焉亡親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比,置於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禮記.檀弓下》:「苛政猛於虎也。」唐.李白〈蜀道難〉:「噫吁戲危乎高,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與、和,表示並列。《戰國策.齊策一》:「今趙之與秦,猶齊之於魯也。」《漢書.卷六○.杜周傳》:「況將軍之於主上,主上之與將軍!」
瑕不掩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瑕,玉的斑點。瑜,玉的光澤。瑕不掩瑜比喻事物雖有缺點,卻無損其整體的完美。《晉書.卷六九.周顗傳》:「顗招時論,尤其酒德,禮經『瑕不掩瑜』,未足韜其美也。」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卷四:「惜仲淹,壽不永乎,非不廢是,瑕不掩瑜,雖未至于聖,其聖人之徒歟!」
焚膏繼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韓愈〈進學解〉(據《全唐文.卷五五八.韓愈》引)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言未既,有笑於列者曰:「先生欺余!弟子事先生於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於六藝1>之文,手不停披2>於百家之編3>;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元。貪多務得,細大不捐4>。焚膏油以繼晷5>,恆兀兀6>以窮年:先生之於業可謂勤矣。觝排異端,攘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眇。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障百川而東之,迴狂瀾於既倒:先生之於儒,可謂有勞矣。……」 〔注解〕 (1) 六藝:儒家的六經。指詩、書、易、...
滄海一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蘇軾〈赤壁賦〉(據《蘇軾文集.卷一.賦》引)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軸轤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況吾與子漁樵1>於江渚2>之上,侶魚蝦3>而友糜鹿4>。駕一葉之扁舟5>,舉匏尊6>以相屬。寄蜉蝣7>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注解〕 (1) 漁樵:捕魚砍柴。 (2) 江渚:江中小陸地。亦指江邊。渚,音ㄓㄨˇ。 (3) 侶魚蝦:以魚蝦為伴侶。侶,...
毛遂自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之命縣於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聞湯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豈其士卒眾多,誠能據其勢而奮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以楚之彊,天下弗能當。白起,小豎子耳,率數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合從者為楚,非為趙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誠若先生之言,謹奉社稷而以從。」毛遂曰:「從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謂楚王之左右曰:「取雞狗馬之血來。」毛遂奉銅槃而跪進之楚王曰:「王當歃血而定從,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